
刘爱军
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小儿心脏中心外科
室缺是怎么回事?有几种类型?
5302人已读
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2‰,约占先心病的20%,如包括合并其他畸形的室缺在内,将超过先天性心脏病的50%。
室缺是在室间隔上存在异常交通口,可位于室间隔的任何位置。一般来讲,室缺可分为四种类型:膜周型,漏斗部型,流入道型和肌部型,各型又分出若干亚型。
膜周型室缺最常见,是指临近室间隔膜部的缺损,一般位于室上嵴的后下方,上缘毗邻主动脉瓣右冠瓣和无冠瓣,传导束走行于其后下缘,右侧毗邻三尖瓣隔瓣。根据部位分为单纯膜部室缺和嵴下型室缺。
漏斗部室缺位于右心室的漏斗部,在肺动脉瓣的下方,根据缺损部位和周围组织不同分为干下型和嵴内型室缺。前者缺损上缘是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间移行的纤维组织,下缘是肌性的,位于室上嵴内或其上方,传导束离缺损边缘较远。嵴内型缺损四周都是肌性组织,离肺动脉瓣尚有一定距离。漏斗部室缺由于离主动脉瓣较近,会导致与室缺临近的右冠窦和无冠窦失去瓣下结构的支撑;而且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室间隔缺口处由左心室向右心室高速通过,会对位于室缺附近的主动脉瓣有一个向右心室牵拉的力,引起伯努利效应,长此以往,主动脉瓣很容易出现脱垂、关闭不全。
流入道型室缺位于室间隔流入道和三尖瓣隔瓣后下方,传导束位于缺损下缘,术中应注意避让。
肌部室缺位比较少见,位于室间隔小梁部,四周都是肌性组织,位置低,可单发也可多发,形态大小不一。
本文是刘爱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