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博 三甲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癌解析——牙龈癌

12107人已读

疾病概述:牙龈癌在口腔鳞癌中居第二位或第三位,发生于上、下牙龈,唇颊侧牙龈与颊黏膜以龈颊沟为分界线;下颌舌侧牙龈与口底以颌舌沟为分界线;上颌腭侧牙龈与腭黏膜相连续,尚无明确分界线,粗糙的定位为上颌腭侧龈缘以下1~1.5 cm之内为牙龈部。牙龈癌多为分化程度较高的鳞癌,下牙龈癌较上牙龈癌为多见。牙龈癌的发生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不良义齿修复、癌前病变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牙龈癌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前磨牙区及磨牙区。起初多源于牙间乳头及龈缘区,以牙龈疼痛、出血、牙齿松动等为首要症状。牙龈癌一般表现为溃疡型或外生型,以溃疡型多见。浅表的溃疡可生长为菜花状或大小不等的肉芽粒状,表面糜烂、出血,生长较慢。由于黏骨膜与牙槽突附着甚紧,早期常侵犯牙槽突及颌骨,使骨质破坏,牙齿松动、脱落。牙龈癌可通过牙间隙向对侧蔓延,在外侧向龈颊沟侵犯。下牙龈癌可向内可侵及口底,向下侵及下颌骨,向后发展到磨牙后区及咽部,引起张口困难。上牙龈癌内侧向腭部侵犯,向上可破坏上颌窦底。

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早期为13%~31,晚期为41%~58%,平均约为35%。下牙龈癌较上牙龈癌转移早且多,下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2%,而上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4%。下牙龈癌多转移到患侧下颌下、颏下、颈深淋巴结,上牙龈癌多转移道患者下颌下、颈深淋巴结。位于前牙区的牙龈癌多转移到颏下、下颌下或双侧颈淋巴结。牙龈癌远处转移比较少见。

诊断要点:牙龈癌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取材活检获得的病理结果。

1,影像学检查 X线片上,多显示为牙槽突破坏吸收,下牙龈癌继续发展,可使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边缘可较光滑,也可凹凸不平;对生长缓慢者,其破坏区边缘可有骨质增生现象。CTMRI上,牙龈癌仅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增生和异常信号,并可见其向周围组织浸润。下牙龈癌可侵及口底和颊部,上牙龈癌可侵犯腭和上颌窦。

2,活体组织检查 较为方便容易,属定性检查,也是肿瘤治疗的关键一步。

鉴别诊断:早期牙龈癌局限于牙间乳头或牙龈缘者,容易误诊为牙龈炎或牙周炎,少数患者因牙齿松动拔牙后出现日渐扩大的溃疡或增生组织前来就诊。早期呈弥散性牙龈边缘溃疡伴疼痛的牙龈癌患者还可误诊为牙龈结核。

晚期牙龈癌应与中央性颌骨癌、上颌窦癌鉴别。

1,下牙龈癌与中央性下颌骨癌的鉴别 中央性颌骨癌好发于下颌骨。早期多无自觉症状,以后可出现牙痛、局部疼痛,并出现下唇麻木。多为骨性膨胀;牙松动、脱落较早,常为多个牙;脱落牙牙槽窝内可见新生物。X线片示下颌骨破坏从中央向四周蔓延。而下牙龈癌牙龈部多有溃疡或增生隆起,牙松动、脱落较晚。肿瘤侵及颏孔或下牙槽神经管时伴有下唇麻木。X线片示下颌骨可呈扇形骨质破坏,边缘可较光滑,也可凹凸不平。

2,上牙龈癌与上颌窦癌的鉴别 上颌窦癌先有鼻阻塞、鼻出血、溢液等鼻部症状,后有牙痛、牙松动等牙槽部症状;肿瘤位于下部者也可同时有鼻部和牙槽部症状。牙龈或腭部先有肿胀,后破溃;牙松动、脱落较早,常为多个牙。X线片示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及广泛骨质破坏。早期不易发现,易误诊为牙槽脓肿、牙周脓肿等。而上牙龈癌先出现牙槽部症状;晚期侵犯上颌窦可出现鼻部症状。牙龈部初始就有溃疡,常波及整个肿瘤生长区,牙松动、脱落较晚。X线片示上颌窦无破坏或底壁破坏。

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等的综合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魏博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