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秦子顺 三甲
秦子顺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二附院 口腔科

吸烟与口腔健康的那些事

2064人已读
1558932040.png

烟草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如尼古丁、烟焦油、砷、亚硝酸, 甚至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和强烈的致癌物质, 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吸烟对人体有害。关于吸烟与口腔疾病的关系,通常会想到口腔烟臭和牙齿烟斑, 现代研究表明吸烟还可以引起或加重牙周疾病, 与口腔白斑关系密切, 是口腔癌变的危险因素, 此外唇腭裂的发生、龋齿的形成、种植牙成功率等也受到了吸烟的影响。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存在着更多的口腔健康问题。

1558932041.png

一、口腔烟臭

口臭是许多疾病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症状。口臭的原因涉及到多种疾病, 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内的厌氧菌依靠食物残渣中的蛋白质和口腔中的脱落组织生存繁衍, 同时释放出臭味, 主要是硫化氢和甲基硫醇。烟草的产物吸进后存在于龈沟液中, 可能改变龈下菌丛, 产生出特殊气味的口腔烟臭。研究表明大量吸烟, 尤其吸雪茄, 不仅会呼出难闻的烟臭气味, 而且会促使毛舌的形成, 从而使食物残渣存留并释放出烟草的气味, 还能减少唾液分泌, 加剧口臭。

1558932044.png

二、牙齿烟斑

牙齿的着色由具有色素的细菌或食物, 或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可使焦油沉积于牙面形成烟斑, 使牙齿着黄色、褐色或黑色, 烟斑在牙面的分布以下前牙舌侧和上磨牙腭侧为最多, 在牙颈部1/3 处和点隙裂沟处较集中, 可随菌斑散在分布呈不规则点状, 或在龈缘嵴上下呈狭窄带状, 或形成宽厚坚实的柏油样块覆盖在牙颈1/ 3 处, 甚至可扩展到整个牙冠。扫描电镜下可见烟斑常与牙面的菌斑、牙石结合, 相互渗透, 使牙石呈黑色。烟斑甚至还渗透到釉小柱, 越过釉牙本质界进入牙本质小管。烟斑的沉积不是简单的物理过程, 还有极复杂的化学成分有机结合的问题。烟斑量和吸烟量不一定成比例, 与口腔卫生情况、烟草燃烧温度、烟气的成分、在口腔中的走向和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

1558932046.png

三、牙周病

吸烟是牙周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 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周炎的患病率高、病情重, 失牙率和无牙率均高。研究表明吸烟与牙周病的复杂性有关, 并与吸烟的量有关。重度吸烟者(>10 支/日)疾病进展较快, 戒烟者较吸烟者的危险性低。研究表明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与吸烟量有关, 与非吸烟者相比, 轻度吸烟者发生严重牙槽骨丧失的危险比值为3.25 , 重度吸烟者达7.28 。由于吸烟增加了附着丧失和骨吸收的危险性, 使牙周组织的破坏加重, 因而吸烟状况可作为评估个体牙周炎的危险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吸烟导致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但普遍认为吸烟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影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炎症过程,尤其是削弱口腔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吸烟的烟雾对牙龈有直接刺激作用,降低局部氧张力, 有利于某些致病菌的生长, 吸烟者龈下菌斑中的伴放线杆菌、牙龈卟啉菌、福赛类杆菌的检出明显高出非吸烟者。牙周手术后局部细胞的生长并不易附着于根面, 影响创口愈合;抑制成骨细胞, 导致骨质疏松和骨吸收。一些文献报告, 吸烟者经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 疗效较非吸烟者差。

1558932048.png

四、口腔粘膜白斑

吸烟是口腔粘膜白斑的直接致病因素。由于烟草中含有酚类、醛类、有机酸等物质。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有毒物质能够刺激口腔粘膜, 直接攻击口腔粘膜上皮细胞, 使其发生变化, 吸烟时高温可使口腔粘膜接触部分灼伤。从临床上看, 吸烟者牙龈、颊粘膜均发红而带青紫色, 并有浮肿, 这就是由吸烟引起的口腔粘膜炎。长期如此还可使其异常增生形成白斑。吸烟者患白斑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者。与吸烟方式、吸烟时间长短、吸烟量等都有关系。吸旱烟, 时间越长、量越大, 患白斑的可能性越高。

1558932051.png

五、口腔癌

口腔癌是指唇颊、腭、舌、口底、牙龈粘膜部位和唇红缘癌, 是世界上10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导致口腔癌形成的机理尚不清楚, 但一般认为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因素和生物致癌因素, 除此之外也与遗传、机体易感性和种族有关。大约50 %的口腔癌患者与吸烟有关, 并且相关危险度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有明显差别。世界上不同地区和民族吸烟方式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纸烟、烟斗、雪茄、倒吸烟、嚼烟、鼻烟等。口腔癌的发病率和发病部位与吸烟量和吸烟方式有直接关系。

1558932052.png

六、唇腭裂

唇腭裂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许多研究认为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唇腭裂发生的时间在妊娠早期。在妊娠期前3 个月的吸烟增加了出生儿童患唇腭裂的危险。所以在孕娠前3个月应积极采用预防措施, 是防止唇腭裂的最好办法。

七、龋病

目前认为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包括细菌、环境、宿主、时间四方面的因素。吸烟者龋均比不吸烟者要明显高。

1558932055.png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同行及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1558932055.png


秦子顺
秦子顺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二附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