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申子龙 三甲
申子龙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肾病科

头顶大事——防脱发

2904人已读

20192月四川华西医院化妆品评价中心发布了一条招募信息,预计招募30人测试防脱育法液产品,结果仅一天时间就有8000人报名,一时间网上热议:“最恐怖的事莫过于人还没老,头发都掉光了”, 脱发成了当今人们的头顶大事。那么脱发的分类有哪些?哪些不良习惯可以引起脱发?如何防治脱发?

一、脱发分类有哪些?

脱发主要可以分为疤痕和非疤痕两大类,非瘢痕类为最常见的类型,非瘢痕类又可分为六大类型:斑秃、雄激素性脱发、休止期脱发、创伤性脱发、头癣、生长期脱发。

斑秃病因不明,但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影响50%的男性和15%的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

雄激素性脱发与基因和雄激素影响有关,临床最为常见,大多数男性在二十多岁时开始出现脱发,而女性在四十岁之后脱发,男性通常会在前部和颞部区域失去头发,而女性往往会从头皮的中央区域失去头发,女性脱发不会导致完全秃顶,而男性脱发最终会导致完全秃顶。

休止期毛发的脱落受激素或压力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创伤性脱发与外在因素牵拉有关。

头癣皮肤癣菌感染导致脱发,儿童较为常见生长期脱发见于接受化疗药物的癌症患者。

生长期脱发见于接受化疗药物的癌症患者。

二、脱发诱因有哪些?

1.精神压力大: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工作压力大,精神容易紧张,日久导致内分泌失调,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导致脱发。

2.长期熬夜:熬夜已经成了现代年轻人的标配,熬夜加班工作;熬夜应酬,吸烟饮酒,频繁夜生活;熬夜玩手机、刷微博,也会导致脱发。

3.经常染发烫发,以及使用及劣质洗发用品。

4.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接触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均可以导致脱发。

三、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脱发?

拉发实验:患者5天不洗头,以拇指和食指用轻力拉起含有五六十根毛发的一束头发,计算拔下的毛发数量,多于6根为阳性,表示有活动性脱发;否则为阴性。

四、脱发需要做什么检查?

想要弄清楚自己脱发的类型和原因,需要完善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系列以及总睾酮和游离睾酮,卵巢激素,促黄体激素和卵泡刺激素等化验。有头癣的情况下,需要局部真菌培养。

五、如何预防脱发?

首先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烧烤的食物,其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最会避免反复染发、烫发

六、中医如何治疗脱发?

中医学对脱发的认识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中医学第一部经典理论著作《黄帝内经》说:“血气盛则肾气强,故发黑;血气虚则肾气弱,故发白而脱落。”提出了头发的衰荣与肾气、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在《儒门事亲》谈到:“年少发早白落,此血热太过也”,指出少白头脱发与血热有关。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言:头发脱落,名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指出脱发与瘀血阻络有关。通过学习古今医家经验,根据脱发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湿热内蕴型

主要表现为头发油腻,头皮屑较多,头发稀疏脱落,口中粘腻,心烦失眠,胃脘痞满,大便粘滞不爽,男子可见阴囊潮湿,女子可见黄白带下,有异味。多见于体型肥胖,湿热体质之人。临床可辨证选用黄连温胆汤、芩连平胃散、蒿芩清胆汤等。

食疗方:扁豆薏米粥:生薏米30g,赤小豆30g,白扁豆15g,煮粥食用。

2.血虚风燥型

主要表现为头发干枯,头屑较多,头皮瘙痒,痒若虫行,前额两侧及头顶部头发稀疏而细,面色萎黄,指甲不荣,常头晕心悸。多见于思虑较多,饮食无规律,长期熬夜,太阴脾虚体质之人。临床可辨证选用当归饮子、消风散、五皮五藤饮等。

食疗方:桑葚茶,组成桑葚15g,菊花15g,代茶饮。

3.肾精亏损

主要表现为头发稀疏脱落,伴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夜间口干,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多见于老年人,体质类型多见于少阴肾虚之人。临床可辨证选用七宝美髯丹、六味地黄丸、桑麻丸等。

食疗方:杞葚茶,枸杞子15g,桑葚15g代茶饮。

4.气血亏虚

主要表现为头发没有光泽,稀疏,熬夜后脱发明显,面色萎黄,唇甲色白,无食欲,时有心慌气短,多见于体型消瘦,忧愁思虑较多之人。临床可辨证选用归脾丸、八珍汤、人参养荣汤等。

食疗方:龙眼粥:龙眼肉15g,大枣30g,小米50g熬粥食用。

5.肝郁气滞

主要表现为不定期脱发,与情绪相关,情绪低落,两肋作痛,神疲少食,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多见于性格内向,少阳气郁之之人。临床可辨证选用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小柴胡汤等。

食疗方:玫瑰花茶:玫瑰花15g,月季花15g代茶饮。

6.血脉瘀滞

主要表现为脱发不生,面色晦暗。多见于久病血瘀,或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之人。临床可辨证选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等。

食疗方:三七粉每日3g冲服。

外洗方

中药外洗往往能收到更好疗效,其常用方如下:透骨草60 g,桑叶30 g,侧柏叶20 g,布包煎汤,每天洗一次,如头脂分泌旺盛,则可加用皂荚20 g,苦参15 g,如秃处发痒,加白矾20g

注:本文涉及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应用。

申子龙
申子龙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