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颌面部感染解析——颊间隙感染
4828人已读
颊间隙感染
颊间隙位于颊部皮肤和黏膜之间,其感染多来源于上下颌前磨牙和磨牙的根尖、牙槽感染,颊部皮肤黏膜的创伤,或感染入间隙内淋巴结炎症。
临床表现:
多有上下颌后牙的根尖周、牙周感染,主要表现为颊部的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可有皮肤发红,张力增大,边界不清。形成脓肿后可在颊部下方扪及波动感及下龈颊沟膨隆,口外则在颊部中下方扪及,脓肿破溃时可形成颊瘘。严重的间隙感染可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主要表现为颊部皮肤及黏膜的红肿、疼痛,皮肤张力增大。脓肿形成后可扪及波动感,但常界限不清。口内可见颊部下部及下龈颊沟隆起压痛,有波动感。进行穿刺检查,见脓液可确定脓肿的形成。
治疗原则:
1, 及时处理病灶牙。
2, 脓肿形成后,应根据脓肿的位置决定口内或口外切口,及时切开引流。
3, 给予全身的支持抗炎。
治疗时机:
1, 脓肿未形成时,全身抗炎。
2, 脓肿形成后,如偏向口内应在下颌龈颊沟处切开,局限的皮下脓肿可在脓肿表面横行切开。
3, 对于广泛的感染,则应行下颌下切口,切开后皮下潜行分离至脓腔,冲洗后放置引流条。
注意事项:
1, 术前对脓肿的判断及对切口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
2, 手术切口应足够大,以保证引流通畅。
3, 术中应避免损伤面神经、腮腺导管及血管。
4, 应在有脓液时行切开引流,过早的切开引流会使创口出血较多和疼痛。引流条放置注意事项同上。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魏博医师
本文是魏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