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肿瘤溶解综合征?怎样预防和治疗?
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在初始治疗时,大量肿瘤细胞溶解坏死,引起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及尿酸结晶堵塞肾小管,严重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淋巴系肿瘤对化疗敏感,在肿瘤高负荷时更容易合并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需积极预防和处理。
(1)肿瘤溶解综合征预防:①别嘌呤醇:50-100 mg/m2/次,2-3次/日,直到确认肿瘤负荷明显下降;②水化: 2000-3000 ml/m2持续静脉均匀滴注,慎用含钾液;③不主张常规碱化血液及尿液,以避免碱性条件下肾小管钙盐沉积,在高尿酸、高钾时适当应用;④不主张常规静脉补充钙剂,仅在低钙并有临床症状时补钙,以避免增加肾小管钙盐沉积;⑤对高肿瘤负荷者有条件者应考虑应用尿酸氧化酶:0.15mg/kg次+生理盐水50ml,静点30分钟。但需注意:检查G-6PD,如果有酶缺陷,不能用尿酸氧化酶;不能同时使用别嘌呤醇、磷酸肌酸保心药物(防止磷酸盐结晶);尿酸氧化酶并不能减少严重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的发生,不能代替连续血液净化。
(2)肿瘤溶解综合征治疗:除了预防性措施外,当发生溶解综合征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处理:①继续预防性治疗;②高钾血症: a.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仅能对抗高钾引起的心脏毒性,而且作用时间短暂仅数分钟。对于有明显心脏毒性的患儿应静脉缓慢推注10%的葡萄糖酸钙1 ml/kg/次,加等量5%或10%葡萄糖稀释,推注时间大于20分钟;b.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对于酸中毒患儿效果较好,但疗效持续1小时左右,只能作为应急使用,且不宜用于血容量过多的患儿。剂量为1~2 mmol/kg,5%的碳酸氢钠用5%葡萄糖稀释2倍,20~30分钟输入。c.静脉给予葡萄糖和胰岛素:10%葡萄糖5-10ml/kg,每4-5g糖可加入1U胰岛素,静脉点滴30分钟,几小时内可使血钾降低1-2mmol/L。疗效持续数小时。d.离子交换树脂:可降低钾离子的吸收,1g/kg(最大量50 g),常用的是聚磺苯乙烯或聚苯乙烯磺酸钠与生理盐水1 ml/g混合后保留灌肠。或将其35%的山梨醇混合口服。该方法几小时内可降血钾0.5-2 mmol/L。e.透析:通过上述方法治疗血钾仍进行性升高或预期不能通过上述办法纠正的高血钾应考虑透析治疗。③低钙、高磷血症:因钙盐可增加肾小管钙盐沉积,临床无症状时不应常规使用静脉钙剂。可以口服碳酸钙可以阻止磷酸盐吸收,降低血磷提高游离钙。一旦发生低钙性手足抽搐应10%葡萄糖酸钙1-2 ml/kg/次,加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④肾功能不全:轻度肾功能不全可通过水化、利尿等处理、随着肿瘤负荷减轻、肾脏浸润缓解而逐步好转。不应因肾功能不全而限制输液量,严重肾功能不全伴少尿、无尿、水肿时应考虑及时做透析治疗。
本文是孙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