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年,被我们玩坏的“疝气”疾病-腹股沟疝疾病科普
当有身边的朋友告诉你,他患有“腹股沟疝”疾病时,你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呢?
大多数人,往往会感到很疑惑,疑惑什么是腹股沟疝?疑惑怎么突然就会得了这么“奇怪罕见”的病呢?
但当你听到他们说“疝气”这个词的时候,你可能就不会再觉得陌生了吧。因为那些年,旧时的观念代代相传,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始终在坚信着疝气疾病,就是我们的肚皮破了洞漏了气,同时,也还一直误认为疝气疾病,是只有小毛毛、小孩子们才会得的疾病。那些年,疝气也渐渐变成了被我们“玩坏”的一种疾病。
其实,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的日间延长,腹股沟疝疾病,已悄悄的成为了普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
腹股沟区,是我们人体关节活动的重要组成结构,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指的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因为突出包块里,绝大多数都是小肠,小肠的不停蠕动和肠腔里气体活动的原因,旧时的老百姓便俗称之为“疝气”。
小朋友腹股沟疝疾病是因为鞘状突闭合不全所引发,成人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多与腹腔压力过高,如高龄人群腹壁筋膜肌肉的退化薄弱,长期便秘及吸烟,反复多次妊辰和剧烈运动等因素相关。

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男性腹股沟斜疝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右侧比左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腹股沟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较少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5%。近些年来,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
临床上,除疝修补手术治疗外,无任何保守治疗方法。很多人熟悉的注射硬化剂、佩戴疝气带,以及服用所谓的中成药等等方法,都是极其错误的治疗。腹股沟疝疾病,若不及时早期手术修补治疗,还容易引起肠管疝出伴局部挤压卡压,引发慢性便秘,肠梗阻甚至肠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别再让小小的疝气疾病,被我们“玩坏”了!
本文是罗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