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贾振宇 三甲
贾振宇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介入放射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团队

6554人已读

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

【科室概况】

江苏省人民医院早在1982年就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介入治疗工作,也是国内最早开展介入治疗的单位之一。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介入治疗项目我院均已开展,部分项目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科室现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及住院医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14人具有博士学位。科室设有功能齐全的介入手术室、专科门诊及病房。现有3台大型DSA机器,可进行各种血管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介入治疗。2018年介入手术达4500余台,其中四级手术占到43%;目前开放床位41张,2018年人均住院天数6.1天,床位使用率119.5%,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科室所有医师均有出国学习经历,出国进行半年至一年的临床培训有9人,其中5人专门学习神经介入诊疗。临床与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血管、肺栓塞与肿瘤介入诊治领域,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项,出版专著6部。2003年起,每年举办四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包括: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新进展、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新进展、肝胆疾病介入治疗新进展和急诊介入护理进展等,展示了在介入领域的领先水平。

介入放射科是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单元,有护士20人。护士长王雪梅带领全体护士秉承科学、严谨、规范的管理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专科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科室还配有2名专职随访护士,除了收集完善临床数据,还提供温馨体贴的延伸护理服务,护理组也多次荣获医院各种荣誉称号。

【诊疗范围】

介入科诊治范围涵盖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肿瘤综合介入、非血管介入及急诊介入治疗等,并且按专业分为4个治疗组,能够开展几乎所有的介入诊疗项目,常见的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动脉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头颈部血管狭窄,血管阻塞性疾病如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下肢静脉阻塞、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闭塞、肾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和出血性疾病。非血管阻塞性疾病如胆道阻塞、食管阻塞、气管狭窄、输尿管阻塞等,其它相关疾病如肝硬化门脉高压、实质性脏器囊肿与脓肿及椎体压缩性骨折、妇产和儿科介入治疗等。

image.png


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神经介入团队


神经介入诊疗工作为科室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积极打造神经介入治疗的品牌学科。神经介入团队能全面开展的各种神经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瘤、颅内外血管狭窄、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脊髓血管畸形、脑静脉窦血栓及其它脑血管病变等。经过多年的努力,神经介入团队在临床医疗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项技术走进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学科带头人-施海彬教授】

施海彬,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学院院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担任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副总编辑等学术任职。从事介入工作近30年,公开发表论著近100篇,其中SCI论著48篇,主编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厅级课题5项,已培养博士生15位,硕士生34位。主持建立了医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学科急诊救治绿色通道, 2011年作为领军人才获得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5项。2017年获得国家卫计委脑防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image.png

【学科骨干-刘圣副教授】

刘圣,医学博士、博士后,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的微创治疗。现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和“六大高峰人才”。任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学组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介入学会急诊介入学组组长等学术职务。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文章27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新技术引进奖3项。

【砥砺前行,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神经介入发展的初期,介入科医师是治疗相关脑血管疾病的主体。然而,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推广,神经外内科、血管外科医师也逐渐加入到神经介入的队伍中。介入科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具有的一些传统技术优势正在减弱,使神经介入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为了打破科室发展的“瓶颈”,施海彬教授带领介入团队提前布局落棋,定向发力,围绕脑血管缺血性病变、脑血管出血性病变等划分了各自的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神经介入团队均有海外进修及学习经历;定期举办“神经介入”论坛及培训班,介绍学科进展及个人经验,更新治疗理念。同时,秉承“患者至上”的治疗理念,实现个体化定制化的精准医疗,融合介入、影像等学科的优势,精准服务患者。通过一系列积极的举措,我科在面对目前日趋激烈的学科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获得了医患的一致认可。2018年科室开展神经介入治疗近700台(其中动脉瘤栓塞治疗326台),脑血管造影术1200多台,较往年增长约13%

【做好急诊介入,促进神经介入发展】

急诊医学直接面临各种疑难危重急的病人,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第一窗口;介入医学是一个新兴的临床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多数医院内,介入科与急诊科通常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但科室层面的战略合作并不多。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与介入科在学科建设层面已密切合作多年,建立了很好的互信关系,促进了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神经介入团队通过急诊脑血管病患者的快速救治获得价值体现,尤其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自发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危重患者的急症救治中,神经介入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年的3月份,定期举办“金陵急诊介入高峰论坛”,邀请国内急诊与介入学科的著名专家,其中以卒中、胸痛与创伤三大中心建设为主线,对相关疾病急诊救治的流程管理、相关技术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更好地促进相关学科间的进一步融合,达到双赢、多赢的目的,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重视品牌效应,不断优化脑卒中绿色通道】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绿色通道”于2014 11月正式开始运行,急诊科、放射科、介入科、神经内科、康复科与心脏科等多个学科紧密合作,确保了绿色通道的高效运行。介入科团队具有强大的急诊取栓团队力量,可以满足数个患者同时就诊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充分体现了介入科在急诊救治团队中的战斗力。自通道运行以来,各部门和科室团结协作,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加强院前、院内的无缝对接、升级信息化水平、推进区域卒中联盟建设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卒中患者的诊疗效率和卒中患者的防、治、康、宣、访一体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国家、省级卫健委以及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75月,施海彬教授被授予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712月,我院成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20183月,施海彬教授当选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5月被授予“国家卫健委高级卒中中心”。20185月,急诊科副主任刘强晖获得“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称号。201811月被国家卫健委授予为“省级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和“五星高级卒中中心”。

image.png

【医联体双向转诊,推进区域联盟建设】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国家医改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围绕建立分级诊疗制度,20159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了意见。我院是省内率先开展分级诊疗制度的医院,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借助医院医联体的影响力,科室着力构建以神经介入为主的医联体急救体系,打通生命大营救的“绿色通道”,积极推动专科联盟建设。2016年至今,先后在泰州四院、泰兴市人民医院、溧阳市人民医院、盱眙市人民医院、句容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介入诊疗分中心和脑卒中分中心,指导和帮助分中心神经介入诊疗一体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业务管理、人才培训等支持,开创卫生服务新模式。

image.png

【重视宣传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我科长期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系列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围绕不同社会人群的健康需求,紧扣慢病管理、脑卒中防治、健康宣教等几大板块,结合专科业务范畴,对肿瘤、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腰椎自发性骨折、肝硬化等特殊人群进行系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世界脑卒中日”等重大节日、节点,利用病友微信群、电话、宣传手册等线上线下不同载体,通过健康宣讲、义诊体检、讲座互动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列健康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如脑卒中的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介入治疗等,安排参与人员、讲座人员、答疑互动、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心理疏导、营养指导等项目,通过身高体重测量、计算身体指数等,对参加人员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这些活动呈现出“人数多、载体新、频次高、成效佳”等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贾振宇
贾振宇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介入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