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贾振宇 三甲
贾振宇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介入放射科

脑动脉瘤的症状、检查及治疗

3215人已读

一、概述

动脉瘤是指动脉血管壁的某一薄弱点在内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外扩张,大体上可分为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典型的动脉瘤多位于血管分支处,这些部位大多存在血管中膜的中断。

成人中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为0.2%~9%。颅内动脉瘤多发于Willis环或大脑中动脉分叉处,73%位于前循环。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由于其再出血的高风险常常需要急诊治疗。对于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的大小是影响动脉瘤自然史的重要因素,动脉瘤小于7mm且既往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年破裂率约为0.1%;7-12mm动脉瘤破裂的相对危险度为3.3,12mm以上的动脉瘤为17。

image.png

图14-1-1 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及比例。

二、临床表现

(一)先兆症状:头痛,动眼神经麻痹。

(二)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意识障碍,癫痫

(三)全身症状:中枢性髙热,尿崩症,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

(四)脑血管痉挛。

三、检查方法

CT能快速、敏感的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直接证据。CTA及MRA可以发现颅内动脉瘤,是无创的诊断方法。DSA全脑血管造影是显示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是有一定创伤及风险。

四、治疗方法

外科动脉瘤颈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典方法,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降低残死率,疗效更为确切,已成为大部分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一)介入单纯栓塞脑动脉瘤

image.png

图1 工作位显示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体、瘤颈及载瘤动脉充分展开。

图2 动脉瘤栓塞过程。(A)微导丝引导微导管到位;(B)动脉瘤体完全填塞;(C)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致密填塞。

(二)宽颈动脉瘤辅助栓塞技术

当动脉瘤的颈部比较宽的情况下,单独应用弹簧圈栓塞比较困难,弹簧圈容易突入载瘤动脉,需要辅助策略栓塞治疗。

1. 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

2.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

image.png

图4 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技术。(A)工作位显示动脉瘤;(B)支架释放后微导管经支架网孔进入瘤囊内;(C)动脉瘤填塞;(D)动脉瘤最终填塞效果。

3.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待补充)。

五、并发症

虽然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风险显著低于与外科手术夹闭治疗,但仍有一些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并发症不容忽视。

(一)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二)血栓栓塞。

(三)弹簧圈脱落、移位。

(四)血管痉挛。

(五)支架移位变形。

(六)动脉瘤复发。

六、围术期处理及随访

动脉瘤栓塞术后一般要求术后半年、1年、2年进行影像学随访。

七、小结

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壁的异常膨出。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相比能够降低残死率,疗效更为确切,已成为大部分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神经介入团队

神经介入诊疗工作为科室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积极打造神经介入治疗的品牌学科。神经介入团队能全面开展的各种神经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瘤、颅内外血管狭窄、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脊髓血管畸形、脑静脉窦血栓及其它脑血管病变等。经过多年的努力,神经介入团队在临床医疗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项技术走进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学科带头人-施海彬教授】

施海彬,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学院院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担任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副总编辑等学术任职。从事介入工作近30年,公开发表论著近100篇,其中SCI论著48篇,主编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厅级课题5项,已培养博士生15位,硕士生34位。主持建立了医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学科急诊救治绿色通道, 2011年作为领军人才获得江苏省医学创新团队,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5项。2017年获得国家卫计委脑防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学科骨干-刘圣副教授】

刘圣,医学博士、博士后,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的微创治疗。现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和“六大高峰人才”。任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学组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介入学会急诊介入学组组长等学术职务。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文章27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新技术引进奖3项。

image.png

贾振宇
贾振宇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介入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