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近视防控第一课,致家长们!
应邀到一小学去做一次近视防控的知识讲座,感觉非常好。嘚瑟的理由有二:校长大人非常有教育情怀,不仅整整听完我的讲座,中午还畅聊告诉我:“我明白了为什么调查结果中一年级的‘近视率’比二三年级还高,因为他们是远视而不是近视!”二是,家长们求知的眼神让我知道他们太需要这些知识。
这儿将讲座内容整理,分享给需要的家长们!
这次讲座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一、眼睛的价值
二、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三、如何预防近视
四、孩子近视了,该怎么办
一、眼睛的价值
眼睛价值不容分说,因为它是心灵的窗户,可以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还因为眼睛是接受外界信息的最重要感觉器官。小时候孩子视力不好,需要用触觉、味觉。运动本体和听觉来感受世界,接受信息,等6岁以后视觉发育完善了,统领其它感觉器官,一定程度代替了其它感官来接受外界80%的信息。
我们只需要看左图,就知道辣椒辣、草莓甜,不需要用嘴巴去尝;看右图,我们知道砖头是粗糙的、花瓣是柔软的,不需要用手去摸。
这些信息是否能有效传递到大脑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参考:学习成绩不好,“错”在这儿!!——视认知发育)。所以,老师们最喜欢视觉型学习类型的孩子。他们喜欢读书,安静、不捣蛋、学习效率非常高,还成绩好得不打得了。听觉型的孩子不喜欢看书,听课还行;运动型的孩子需要自己动手做就学得不错,估计有些“多动”。
二、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近视?眼睛像是个照相机,没错,就是!!!外界的物体会在眼球的视网膜(照相机的底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像。像的清晰度决定了传递到大脑的信息量,就像我们喜欢看高清电视一样。如果近视了,眼球会太长,像会聚焦在视网膜前,然后落在“底片”上的就是一个模糊的“照片”,就如没有调好焦距照糊了的照片,大脑也就没法辨认到底是谁和谁啦。
从出生到成年,眼球和我们的身体同时在长大。我们的身体从50cm长到160cm,眼球也从17mm长到23mm。17mm的眼球是远视,小时候咱们都是远视眼;慢慢长到23mm,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最清晰的成像。刚刚好,正视!远视力1.0以上。现在的孩子身高往往170-180cm,眼球也一不小心就超过了23mm,长到了24-25mm。身高超过了,大家开心称赞;眼球多长1mm,3.00D(300度)近视,长2mm,6.00D近视,就成为高度近视了,痛心疾首!!
我们当然希望孩子们到18岁个头不长了,眼球也不长了,这时个头180cm,眼球23mm,又帅又不近视!反过头想想,如果想达成这样,6-18岁的孩子眼球直径必须<23mm,也就是必须在轻度远视的阶段!!!
但是,现实永远都比理想残酷。很多孩子眼球都长得快,小学阶段达到“正视”阶段,眼球仍然会长,就超过23mm了,进入到了近视阶段,而且必然是度数越来越深的近视,因为没法立马叫停啊。
近视程度的分类如下:
轻度近视眼:-3.00D以下
中度近视眼:-3.00D至-6.00D
高度近视眼:-6.00D以上
对于眼科医生来说,轻中度近视没啥了不起,就是戴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模样。但高度近视就不简单了,高度近视才是医生、家长和孩子们应该面对的“敌人”。
大家看,左边图片是正常人的视网膜,质地很厚实的感觉;右边是高度近视的视网膜,上图是“豹纹状”,其实是被延长的眼球扯得菲薄的视网膜,最中心的部位就像洗旧的衣服,用手搓搓就会破洞。破个洞就是“黄斑裂孔”。此时交谈时看着人,对方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是黑坨坨,根本看不见。你可以竖个拇指在眼珠子前面试试这个感觉。右下的图是黄斑出血,也是高度近视的常见结局。高度近视还可以造成白内障青光眼等等,一旦出现了,就会成为“瞎子”,不是戴副文质彬彬的眼镜能解决的问题,会是永远的瞎子......
近视形成的原因?我们小时候“四眼狗”是稀奇,目前不戴眼镜的是熊猫级宝贝。为什么?比较了一大堆理由,原来,户外活动的时间减少才是罪魁祸首!
户外活动可以抑制眼球增长,视近过多过近可以促进眼球增长,它们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眼球增长的速度。近10多年的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对近视眼的保护作用要比视近活动导致近视的致病作用更强。意思就是:我在户外活动2小时,然后在室内看两小时书,不会近视。户外的力量更强大!
其实看书写字姿势也是非常大的“痛”!这张照片是多年前的新闻图片,温家宝总理的坐姿真棒,他周围的孩子全部近视,而且每一个写字距离达到40cm的。我家孩子看见这照片,就指着温总理说:“妈妈,我就是这个人,我的同学们就是旁边的这些人(如此写字的)!”我去教室外看过,事实真的如此。
目前的国情非常严峻,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近视王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小学生45.7%近视,初中生74.4%,高中生83.3%。让人高兴的是,中央政府已经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了,小学生近视率在2030年必须降到38%以下。任务艰巨啊!小学校长们都会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所有家长们都会要求来接受“教育”的。才出生的孩子们可能会是受益的一代人(参考:0-3岁视力保健及预防近视的综合思路)。
三、如何预防近视
预防近视/预防高度近视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从出生、到学龄前、到学龄儿童青少年一直需要预防;出现了近视后更加需要预防高度近视。最近十年,我在关注着出现近视边缘的这一部分人群,也就是小学低中年级的儿童。
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从普查的视力来看,一年级出现不佳视力(<1.0)的几率比二、三年级的还高。但这群孩子不一定是近视,而是低度远视,是非常好的预防阶段。对一年级孩子的正确干预,是降低小学阶段近视发病风险的关键阶段。
预防近视的最关键最有效的方法:户外活动。每天户外>2小时,每周户外>14小时。
大家可能说这太难了!每天都需要上学啊!是啊,上学的时候如何达到这个2小时?
如何增加户外活动?我这儿算了一笔账,让大家看看是否可行:
1.每天上学和放学路上户外(15分钟*2)
2.课间10分钟户外(10分钟*6)
3.体育课户外(30分钟)
4.周末尽量多的户外时间(>6-8小时)
需要大家记住的是:太阳越好,户外保护眼睛的作用越好。户外活动对眼睛的保护作用在于户外亮堂的光线,所以白天比晚上好,夏天比冬天好,太阳天比下雨天好。不过早上和黄昏的户外光线远比室内强多了,是户外活动的非常好的时间。
课间十分钟是学校里最值得利用的”碎片”时间。因为有研究表明,分成几段的户外时间比集中的户外更加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发生。如果课间不能到操场上,走廊也比教室里好!以后学校里会进一步保证体育课时间。充分地利用这些时间,每天两小时户外不是奢侈的要求,是可行的,是容易的。
另外一个关键是: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见图!
一开始就教会孩子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是一劳永逸的。在一年级,培养这个习惯,比训练写出漂亮的字更加重要。在我家,我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的宣言是:写字姿势必须规范,字不好没关系,如果被我发现姿势不对会很麻烦。当然什么“躺着看”“趴着看”“车上看”……统统是被禁止的。因为一开始就是如此规定的,孩子并没有任何被约束的感觉。
还有写字姿势不正确很多源于“不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见上图。不正确的姿势亦见下图。
正确握笔姿势的重点在于:坐端正时能看到自己的笔尖。只有看见鼻尖才知道写什么,在哪儿写,所以,如果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势也就肯定不正确啦。
这两个关键其实是可以兼得的:我们可以选择在阳光下看书,树荫下、阳台上、走道中都是非常好的场所。我曾经一度将写字书桌搬到阳台上(我家还是未封闭阳台)。
四、孩子近视了,该怎么办?
在我家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家长群里呼吁了一声“建议大家都带孩子去看看眼科医生”,有家长回答“孩子没近视干嘛要去看眼科医生?”等孩子近视了,家长带着孩子来了,满面愁容:“医生,我们该怎么办?治得好不?”
很多的家长的第一反应是:
“书还没有读多少,就戴副眼镜了!”
“现在就戴眼镜,眼睛变形了,丑死了!”
“男孩子戴眼镜,怎么运动啊?”
其实,总结为一句话:坚决不能让Ta戴眼镜!!!
孩子的反应会是什么呢?
“哇!”哭得稀里哗啦……
“我坚决不戴眼镜!”
总结为一句话:爸妈不希望我戴眼镜,我怎么就没有听话呢?只有极少数的天真的孩子说:“我终于可以戴眼镜啦~~~”
如果我家孩子近视了,我会是什么反应?
其实,我并不比大家好很多。邻家小姐姐出现近视,我难过一个星期。估计比大家更加难过,因为我从小带着他们户外,我尽量用我的知识影响他们,但邻家小姐姐还是近视了。我躲着不见邻居一家,一个星期之后我才鼓起勇气和他们交谈。
由于经历了很多次的考验,现在我能非常平静接受我家孩子近视(假如哪天他近视了)。虽然目前我的努力还在尽量地让他晚一点成为近视。因为我非常明确地知道,小学之前出现近视,成为高度近视的几率几乎是100%;小学低年级(6-9岁)出现近视,成为高度近视的几率超过50%以上;小学高年级(9-12岁)出现近视,高度近视的几率一半左右;而初中以上的近视,大部分是低中度近视,是基本安全的。
我接受了孩子近视的现实时,脑袋里想的会是:
1.近视并不意味着一定戴框架眼镜(也许能选择塑形镜)
2.现在戴镜也不意味着一辈子戴镜(如果近视度数不高,18岁以后可以选择其它方式摘镜)
3.仅仅是抱怨而不理智地做点事,也许这眼镜就真的需要伴随终身(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住近视发展的度数,不戴镜就和瞎子一样,想摘镜手术却因度数过高不能,那么眼镜就没有选择地需要了)
孩子近视了,我会做什么?
1.深呼吸,接纳事实(近视已经是事实,回避它只能是自欺欺人,于事无补)。
2.找出没有做好的预防措施,补救~(所有近视的预防措施也是有效的控制近视的措施,必须恢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习惯)
3.找专业的医生帮助,避免高度近视!(医生多年的知识积累是常人无法学习到的)
眼科视光医生制定的控制方案,是医生、家长和孩子合作的过程;是多种方法结合应用的过程;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控制过程。具体方法有:
1. 必须矫正视力。清晰的视力是停止眼球生长的信号,是视觉训练的基础。常用的方式有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以及功能框架镜和角膜接触镜。
2. 如果有视功能异常,需要进行规范的视觉训练,记住是规范的,需要睁大眼睛鉴别的。
3. 必须有足够的户外和运动,记住是矫正视力以后进行户外和运动!(详见:假如我家孩子近视了——易医生妈妈怎么办?)
常见的误区:
1、近视就要坐前排?
老师们总会不时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们家孩子有点近视,可以把Ta的座位安排在教室前排吗?NO!为什么?-1.00D近视的远点是1米,也就是说当孩子有100度近视时,他仅仅能看清楚1米远的东西。-2.00D近视只能看清0.5米远的东西。黑板离第一排座位的距离有多远?肯定超过1米吧?不给孩子佩戴眼镜却要求前排,不是在拖孩子学习的后腿吗?
2、戴上眼镜就解决问题了。
NO!很多家长给孩子配副眼镜后就再也不闻不问了。殊不知,戴上眼镜视力会以每年平均0.75D的速度增加,更有胜者会以-2.00D~-3.00D的速度增长。半年后戴眼镜的视力往往低于0.6或更低,这种模糊的视力会让近视更快地增长。眼镜就只能“越戴越深”啦。
3、激光手术就可解决近视问题。
NO!激光手术只有18岁以上才能采用,而且不能解决所有的近视。过高的高度近视不能手术,也还有很多其它情况的近视不能手术。近视眼手术不能避免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且任何手术都存在着手术风险,术前会有严格的筛选检查,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就能做的。
我经常会劝导想做激光近视手术的小朋友及家长:只有度数不太高的近视才是手术的适应症,如果你想18岁享有选择手术的权利,必须控制近视的度数。一旦近视度数过高,你就被排除出局了,也就意味着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一辈子戴着眼镜了。当然也可以选择-10.00D近视不戴镜,只看清0.1米,过过“鼠目寸光”的生活。
这次讲座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句话,见图: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