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狗舔了破皮的皮肤,需要注射疫苗吗?
大家都知道,狂犬病属于不治之症,因此,一旦被狗抓伤或咬伤,都会自觉地去注射狂犬疫苗。但也有小部分人群存在有侥幸心理,认为伤口不大或不明显,注射疫苗比较麻烦,需要多次注射,不方便,因此,就到专业网站咨询,希望医生能够给予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而实际上患者的本意是想尽量避免注射疫苗。在此,需要提醒患者注意的是:生命是自己的,且行且珍惜!
近日受理的1例咨询,情况如下:患者王某,女,29岁,自诉于8月份被狗舔了腿部一处被蚊子叮咬然后抓破的皮肤,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疫苗,目前已过了1个月,询问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接诊后,我仔细询问了患者伤口处理情况如下:患者自诉当时用肥皂水清洗,然后涂抹了碘伏。早在80年代,WHO就推荐过被狗咬伤后的规范处理程序,在预防医学界将其称为“三位一体”的方案,即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狂犬疫苗+抗病毒血清。根据患者的自诉,患者的确是做了伤口及时处理,但是否规范,恐怕值得怀疑。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8版中的介绍:被狗咬伤后应该立即用20%的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力求清除被咬部位的腐肉及彻底去除狗涎,这是保证正确处理的第一步,对于肥皂水冲洗还有更细的要求就是“要用流动肥皂水反复冲洗15~20分钟”。从一个专科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知道被狗咬伤后要用肥皂水及时冲洗伤口者算是有点常识的,但还谈不上专业,必须是“流动肥皂水”,还需要注意反复冲洗,20分钟,这都是保证正确处理的关键词。知道要用“流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20分钟并且力求去掉腐肉者”可谓凤毛麟角,即使是医务人员都不见得能够正确规范化处理,何况是普通老百姓!伤口冲洗完毕后需要用碘伏消毒,然后尽快注射狂犬疫苗(原则是越早越好,第1针必须保证在24小时内)。如果咬伤在面部或2处以上,还需要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伤口不宜缝合,可酌情使用抗菌素及破伤风抗毒素(TAT)。需要解释的是:为何要注射TAT?由于狗的野外生活习性,狗的唾液除了携带有狂犬病毒外,还可能含有其他病原菌,另外,狗爪由于到处搔爬,难免会带有破伤风杆菌,因此如果伤口比较深,注射TAT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此,还需要澄清容易让患者误解的一个问题,即“咬伤”与“舔伤”是否有不同的意义?咬伤毋庸置疑,必须立即去注射疫苗;而舔伤常见有2种情况:
1、皮肤或粘膜已知有小破口,不小心被狗舔到
2、女性不慎被狗舔到阴道或肛门皮肤及粘膜,或农村某些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小孩蹲厕时被狗舔砥肛门粘膜,对于第2种情况的前半段论述,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实的确是存在的,由于阴道及肛门周围皮肤粘膜比较薄弱,又与外界相通,就失去了一层保护,因此,有微小的伤痕往往不易被发现,也可能会忽视而没有及时注射疫苗。狗的唾液是可能携带有狂犬病毒的,但并非所有的狗唾液均会携带狂犬病毒,一般只有“疯狗”才会携带该病毒,但这只狗在发狂咬人之前,你无法判断它是否会突然发疯以及以后是否会发疯或病死,这是无法预测的。狗携带狂犬病毒不一定都会发病,就如人感染了病毒成为病毒携带者那样,因此切不可轻易认为只有被疯狗抓伤或咬伤才需要去注射狂犬疫苗,切勿拿自己的宝贵生命开玩笑!
自2016年~2018年间本人先后在本网站发表关于狂犬病的论述文章《狂犬病有间接传播途径吗?》《10日观察法能够取代狂犬疫苗注射吗?》《什么是狂犬病的10日观察法》 《关于狂犬病预防若干问题的探讨》《关于狂犬病的“一站式”问答》等文,目的是要让大家能够清晰的了解狂犬病的危害,学会正确的预防方法,而不是希望患者通过了解WHO的10日观察法去免除狂犬疫苗的注射,更不希望有患者为了避免注射的痛苦而利用这些文章的某些论述去断章取义从而免除狂犬疫苗注射!被狗抓伤、咬伤(或舔伤)后切记要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及时的狂犬疫苗注射,必要时还需注射抗病毒血清。再次郑重申明:生命是自己的,且行且珍惜!
本文是侯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