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甄立娜 三甲
甄立娜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儿童医院 呼吸科

关注儿童食物过敏

1786人已读

经调查发现,近20年来儿科疾病谱发生改变,过敏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增加,其中过敏性疾病累及约25%的儿童。虽然多数食物过敏可随年龄增长而白愈,但研究显示婴幼儿期食物过敏可能会增加儿童后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儿童食物过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人们很容易把食物过敏同各种类型的食物不良反应混淆,以至于常把进食后的腹胀、腹痛、反酸、心慌、头痛等各种不适症状都一股脑儿算在食物过敏上,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真正的食物过敏。那么,困扰大家的食物过敏的问题有哪些呢?

什么是儿童食物过敏?

真正的食物过敏是机体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可由IgE或非Igr介导。表现为一疾病群,症状累及皮肤、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可将食物过敏分为3类:①IgE介导 (速发型);②非IgE介导(迟发型);③IgE/非IgE介导(迟发型)3类。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常常是速发型的,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到2小时内发作症状。当IgE与特定食物蛋白质结合时,组胺等化学物质就会释放到体内,引发各种症状,可能出现全身瘙痒、皮肤潮红、风团、口唇或眼睑肿胀、吞咽不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头晕、黒矇,甚至出现严重的喉头水肿、低血压休克而危及生命。人类几乎可能对任何食物过敏,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和小麦,据统计,这8种食物过敏原大约占到了总体反应数的90%。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常常是迟发性的,通常在进食数小时或者数天后发生,常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包括反复呕吐、慢性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或吞咽困难。这类食物过敏通常需要仔细的问诊,依赖于病史进行诊断,有时还需要变态(过敏)反应科和小儿消化科共同会诊,并进行内窥镜检查来帮助诊断。

食物不耐受是食物过敏吗?

食物不耐受是非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机体本身代谢异常(如乳糖酶缺乏)或是机体对某些食物内含的药物成分(如久置奶酪中含的酪胺)的易感性增高等。比如乳糖不耐症,这是因为机体因各种原因缺乏乳糖酶来消化牛奶中存在的乳糖,而导致的一种代谢紊乱,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牛奶后的腹胀、腹部不适和腹泻。这类情况主要通过病史诊断,有时偶尔需要进行氢呼气试验确诊,并不需要进行食物过敏原的检查,这类患者也不需要完全戒断乳制品,只需要进食无乳糖制品就可以了。

目前有些医院会进行所谓“食物不耐受”的抽血检查,检测的是“食物特异性IgG”,这类免疫系统的抗体的具体临床意义迄今仍未完全明了,不能单纯基于抗原特异性IgG和IgG4抗体滴度检测诊断过敏性疾病,也不能作为进行食物规避或药物治疗的依据。所以在临床接诊患者时,是否需要选用这种检测方法,以及如何解读这种检测的结果,都要非常慎重。

食物不良反应都是食物过敏?

食物不良反应是由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所有临床异常反应,包括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和食物中毒,前两者合称为食物的非毒性反应。比如巧克力、阿斯巴甜、味精、硝酸盐/亚硝酸盐、酒精和咖啡因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偏头痛、心慌、皮肤潮红或各种情绪变化等不适症状。这些反应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同样缺乏可用于确诊的测试,诊断主要依赖于问诊和观察。另外一类食物不良反应也可能是毒性作用的结果,例如来自错误处理或变质的食物。食物中毒引起的皮肤或胃肠道症状可能类似于过敏反应。然而,食物中毒反应常会同时影响数人,而如果再次食用经过正规处理的同种食物,则不会出现不良症状。

食物过敏的患儿更容易发生呼吸道过敏症状

食物过敏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患病率较非食物过敏患者显著升高, 而近一半因食物诱发的全身过敏反应患者也并发呼吸道症状。食物过敏反应常并发呼吸道症状包括鼻塞、鼻痒、喷嚏、咳嗽和喘息等。

食物变应原可诱发无症状的气道高反应或有症状的哮喘反应, 食物过敏诱发的全身性过敏反应也更易并发呼吸道症状。食物颗粒在咀嚼和吞咽时, 或由于胃食管反流进入气道, 直接激活气道内肥大细胞引发呼吸道症状; 其次, 完整的食物变应原被胃肠道吸收后可能通过血循环进入肺脏致敏; 此外, 胃肠道过敏反应时释放的多种炎性反应因子亦可能间接地诱发下呼吸道症状。

如何诊断食物过敏

对于食物过敏,不能盲目地依赖某一项检测而轻易下结论,否则,白白受罪抽血扎针、过度限制饮食、降低生活质量姑且不谈,要是影响了幼儿的生长发育就得不偿失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查出真正的食物过敏原,则会随时面临过敏严重发作进而危及生命的风险。

因此,怀疑食物过敏的患者,需要由有经验的变态(过敏)反应专科医师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结合检查结果,细致地鉴别诊断。有的患者甚至需要在变态(过敏)反应专科进行食物激发试验才能确诊,进而予以合理的用药和防护。

食物过敏需要终生回避吗?如何回避?

目前,对于所有经食物激发试验确诊的食物过敏, 各国指南均建议严格回避诱发症状的食物。然而在儿童时期,90%以上的食物过敏与鸡蛋、牛奶、花生、大豆、小麦、鱼、虾、坚果有关,它们是儿童营养的重要来源。当儿童因为食物过敏而回避一种或多种食物时,若未进行营养监测及干预,常会导致营养风险及生长受限因此,科学回避过敏原至关重要。

1.营养评估:对于确诊的食物过敏患儿,在饮食回避前应首先进行营养评估,尽可能在出现营养问题前开始营养咨询和干预。对于食物过敏儿童的营养评估应包括详细的病史及饮食史采集,并进行体格生长及临床评估,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了解营养素缺乏情况。目前尚无针对食物过敏儿童单独的营养需要量标准,因此各国仍推荐参照正常儿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息儿进行膳食评估,了解过敏患儿膳食摄人情况是否合理。

2.回避过敏原及饮食替代:牛奶过敏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牛奶回避比其他食物回避更易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及生长不良。患儿应继续母乳(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或替代配方(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 方)喂养至2岁;2岁后,通过膳食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必需宏量和微量营养素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6月龄婴儿,如果能耐受大豆,强化大豆配方可作为牛奶的替代品, 因为它是蛋白和脂肪的较好来源。其他植物饮品如大米, 杏仁和土豆“奶”蛋白和脂肪含量非常低,不适合作为牛奶替代品。对于幼儿,由于回避牛奶饮食也同时回避了常见的脂肪来源,建议在膳食中加入充足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等)以满足脂肪、必需脂肪酸和能量的需要。在回避其他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时,由于其所含营养成分可以很容易从其他食物中获得,故只要饮食均衡多样化,通常不容易造成营养缺乏。由于多数食物过敏可随儿童年龄增长而自愈,故每 6个月应重新评估过敏食物的耐受性。当过敏食物已获得耐受,尽早在饮食中重新引入者,可显著增加儿童的身高水平。

3.降低食物过敏原性:通常,过敏性食物抗原对热和酶较稳定,但是经物理处理,如加热和加压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免疫原性。推测加热这些特定的食物可能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使摄人的人仅产生较轻微的过敏,这可能是一种更容易缓解的过敏表型。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引加热食物缓解症状仅适用于轻度过敏患儿,一些儿童可对加热处理后的产品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临床上必须经过敏医生严格评估、指导、监测,如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或过敏反应史,或近期添加后有明确过敏反应时,不应盲目尝试。

4.家长教育:过敏性疾病治疗是否有效还取决于家长教育,这在食物过敏治疗中尤其重要。教育家长阅读食品标签是营养咨询的重要部分。除了阅读标签外,食物过敏个体和家庭还必须学习制作安全食物的方法,在准备食物时尽量避免交叉接触,优先准备不含过敏原成分的食物,制备含有过敏原成分的菜肴时应避免过敏患儿接近,并且各种厨房用品都应在使用后用清水、洗精等清洗干净,避免过敏原成分残留。

甄立娜
甄立娜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儿童医院 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