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骥远
王骥远 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内分泌科

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了吗?降压药的5个使用误区

1858人已读

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一般需要终生服药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了解高血压的用药误区,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来说,都是要了解的健康常识。



误区一:凭自我感觉用药、停药

有的患者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者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 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依靠感觉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 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3 次测量,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用的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如果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并十分危险的观念。

其实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不要等到发展到脏器损害时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压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减少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四:不检测血压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

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所以要平时在家多监测血压。



误区五:被“神药”的广告误导

有些患者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所谓的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的、有害的,也不安全。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降压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适应症,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做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等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治疗中,有一些误区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科学、规范的用药才能保障您的健康。及时就诊,遵医嘱用药是最安全可靠的。


王骥远
王骥远 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