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坤坤 三甲
郑坤坤 主治医师
青岛眼科医院 眼底病科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分期,何时检查?怎么治疗?(眼内打针、激光、手术)

4520人已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曾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研究标明,本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高浓度吸氧密切相关,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完全发育,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和高浓度吸氧有关。此外还与高碳酸血症,高钠血症、低血糖、低血压、酸中毒、贫血、输血、光照、低体温等因素相关。

IMG_20191018_232951.jpg

IMG_20190910_222633.jpg

由于血管发育不全,周边视网膜缺氧,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视网膜产生异常新生血管,ROP多发生在视网膜周边部,尤其是颞侧最为显著,先是在视网膜上长新生血管,然后血管伸入玻璃体腔,新生血管多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血管收缩后会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IMG_20200511_072658.png

临床观察中吸氧的低出生体重的儿中85%-90%会发生ROP;发病轻者可只遗留发病痕迹,不影响视力,我国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包括产期提前及婴儿未成熟两重意义。随着ROP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治疗患儿 预后大为改善,尽早检查眼底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什么情况下需要眼底筛查

我国ROP筛查标准为:体重2千克以下,矫正胎龄32周以下。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的,儿童,可以适当扩大筛查范围。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到6周或者矫正胎龄31至32周开始。

ROP分区

ROP分区:人为的将视网膜分为3个区域,用来观察血管发育到哪个区,方便指导治疗。正常视网膜血管首先是在Ⅰ区发育,1区是中心部位,包括视盘和黄斑,然后向Ⅱ区生长,最后Ⅲ区发育完全,Ⅲ区主要是颞侧周边部视网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主要是颞侧周边血管发育不全。越靠近Ⅰ区说明发育越不完善。

IMG_20200511_072815.png

IMG_20191018_232433.jpg

IMG_20191018_231650.jpg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期

ROP分期:根据本病的发展过程分为急性活动期、退行期、瘢痕期,共三期。


(一)、急性活动期:根据国际分类法,按区域、范围、轻重,本期又分为1-5小期。(下图W为周的意思,英文为week)

IMG_20200511_072208.png

1期:视网膜分界线;即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出现白色分界线。

IMG_20191021_000139.jpg

2期:视网膜分界嵴;分界线变宽呈嵴样隆起,视网膜内组织增生,视网膜血管进入嵴。

IMG_20191021_000017.jpg

3期:视网膜分界嵴上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伴视网膜表面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嵴隆起更高,纤维血管组织进入玻璃体腔。

IMG_20191020_235933.jpg

4期:发生部分视网膜脱离,4A期黄斑没有脱离,4B期伴有黄斑脱离。

IMG_20191020_235719.jpg

5期:全视网膜脱离。

IMG_20191021_000956.jpg

除了这5期之外,还有一些表现提示病变比较严重,也就是附加病变(plus病变),一旦出现,则提示预后不良,附加病变包括后极部视网膜血管出现怒张、扭曲;前部虹膜血管高度扩张,瞳孔僵直难以散大,玻璃体浑浊等。

IMG_20191020_235448.jpg

此外,还有爆发性病变、阈值期病变、阈值前期病变等,如截图:

IMG_20191021_002402.jpg

IMG_20191021_002343.jpg

IMG_20191021_002422.jpg

(二)退行期:大多数患儿随年龄增长ROP自然停止,进入退行期。此期嵴上血管继续向无血管区生长成为正常毛细血管,嵴逐渐消退,不留后遗症,但仍有25%的患儿病情进展进入瘢痕期。

(三)瘢痕期:本病活动期能很快进入瘢痕期,活动期和瘢痕期可同时存在,活动期病变消失时残留的不可逆性变化称为瘢痕期。瘢痕期会有眼底色素沉着、血管移位、视网膜皱襞形成,甚至严重者会有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角膜浑浊、白内障、眼球萎缩;轻者视力基本正常,重者可至失明。

治疗方法

多数病变发展到某一阶段即自行消退而不再发展,仅有10%的病例会发生全视网膜脱离,1期、2期的病例只需观察不用治疗,大部分可自行回退,只需密切观察;但病变发展到阈值期则需立即治疗。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治疗本病治疗关键。

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一) 眼内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药物

IMG_20200511_072019.png

抗VEGF药物例如雷珠单抗,注射后患儿视网膜血管可以继续向周边发育生长!治疗操作比较简单,手术在护士的配合固定下,表面麻醉下可以快速注射!风险较小!

该治疗方法适用于急进性后极部或某些尚有活动性病变的4期病变,部分学者主张用于阈值期和阈值前期1型ROP;但是目前抗VEGF治疗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注射该类药物有优点:视网膜血管能够继续向周边发育,显示了治疗ROP的良好治疗前景。常用抗VEGF药物有雷珠单抗、贝伐单抗。

注药前常规局部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2天,每天4次,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术后第一天开始点眼:妥布霉素滴眼药,每天四次,夜间用妥布霉素眼膏包眼,术后使用1周。

并发症:注药后极少数情况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发生玻璃体积血、纤维血管收缩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应密切观察。

(二) 激光光凝治疗

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周边无血管区不能认定是激光治疗的指征,取决于有无附加病变或正常血管长入区域的范围。如果有附加病变,就需要打激光,如果正常血管已经发育长入3区,则不需要激光治疗。

表面麻醉后,如不能配合,可以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缺血区、病变区激光光凝,控制病变发展。激光治疗是一项重要治疗手段。治疗后病变区血管一般不会继续长入,相当于让病变区瘢痕增生并且稳定。

mmexport1571586147645.jpg

IMG_20200511_072101.png

(三) 巩膜扣带术

适应症,病变发展至4期或尚能看清眼底的宽漏斗型5期发生视网膜脱离的ROP,且玻璃体牵引较轻者可采用此法。目前该方法一般与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使用。该方法效果:大部分视网膜能复位,少数不能复位;虽然视网膜能复位,但是视功能恢复仍不理想。

(四) 玻璃体切除术

适用于4b期和5期,手术目的是清除增生膜,解除玻璃体牵引,促进视网膜复位。病变晚期视网膜复位率不高,4a期复位率约90%,5期复位率约20%至40%,即使视网膜复位,最终视功能的恢复也有限,很少能恢复至有用的视力。

什么情况下可以终止筛查

终止筛查随访的条件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视网膜血管化(鼻侧达到锯齿缘,颞侧距锯齿缘一个视盘直径);

2.矫正胎龄45周,无阈值前病变,或者阈值病变,视网膜血管已发育到3区;3..视网膜病变退行。

Screenshot_20210329_221934_com.haodf.android.doctor_edit_153626166374473.jpg

最后

对1-3期ROP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所以一定要早处理,积极干预!

ROP晚期,即使手术获得成功,也仅能使患儿的视力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强调治疗的时间窗,及早发现进入阈值病变的患儿并及时治疗,是挽救ROP患儿视力的根本途径。

IMG_20200511_074313.png


本文章为郑医生根据教材、文献及个人经验撰写,如有问题欢迎指正,若感觉内容对您有用,麻烦您用发财的小手给文章点个赞!

郑坤坤
郑坤坤 主治医师
青岛眼科医院 眼底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