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与治疗
1. 什么是出血性膀胱炎?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是allo-HSCT后泌尿系统常见且重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
2. 出血性膀胱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要为镜下或肉眼血尿,伴或不伴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3. 出血性膀胱炎如何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同时需除外尿路结石、泌尿系肿瘤、妇科疾病、泌尿系细菌和真菌感染、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异常等引起的血尿。
4. 出血性膀胱炎如何分型?
根据发生时间,HC可分为早发型(EOHC)和迟发型两种(LOHC)
EOHC多发生在预处理及其后72小时内,一般症状较轻(I~II度多见),病程自限;
LOHC则多发生在移植2周以后,发病高峰在中性粒细胞植入1个月左右,多症状重(I度及以上为主),且常迁延不愈,病程持续1周至数月不等。
5. 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是多少?
环磷酰胺相关的EOHC 发生率为5%~25%。清髓性allo-HSCT后180天内LOHC发生率为28.8%,在同胞全合移植、非血缘全合移植和单倍体移植LOHC 发生率分别为12.6%,34.38%和49.45%。
6. 出血性膀胱炎的病因是什么?
·EOHC 的发生主要与预处理放化疗损伤有关,尤其是含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一丙烯醛可直接损伤膀胱黏膜引起HC发生,环磷酰胺引起HC的风险与剂量相关。
·LOHC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它可能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病毒感染(BK病毒、腺病毒等)、免疫反应等,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供者类型等。
7. 如何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多饮水,勤排尿,避免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可改善会阴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注意会阴部清洁。
8. 一旦发生出血性膀胱炎,该如何治疗?
(1)水化碱化、利尿以及有效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适当应用解痉、镇痛药物。
(2)对于III~IV度HC,用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膀胱冲洗。
(3)全身使用或膀胱内注射西多福韦或喹诺酮类降低BKV复制,或利巴韦林降低ADV复制,或更昔洛韦降低CMV 复制,对于BKV,ADV或CMV相关的HC有一定疗效。
(4)鉴于免疫反应在LOHC发病过程中的可能重要作用,当抗病毒或水化、碱化等疗效不理想时,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
(5)如果以上措施仍不能控制的重症HC,则需考虑外科手段干预。
本文转载自北京博仁医院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