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长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心梗后应该如何康复治疗

发表者:彭长生 人已读

康复在医学上是指功能复原,即对疾病或外伤造成的功能障碍或残疾,通过康复,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目的是:

①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

②防止心肌梗死进一步发展。

③减少猝死,降低再梗死的危险性,并缓解心绞痛。心肌梗死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尽量延长患者寿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活动和工作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康复时,必须无心脏并发症,如无严重心律失常、无心力衰竭、无心绞痛发作等。有严重心外疾病(如肺气肿、贫血、骨关节病、神经精神疾病等)、步行不稳的高龄患者以及不合作者,均不适于康复医疗。有心脏并发症者,须等并发症得到控制,才可开始康复医疗。

心肌梗死的康复一般分四期:

①住院期(I期):即急性心肌梗死后1~2周,主要康复内容为低水平体力活动和教育。

②恢复期(Ⅱ期):指出院后回家或去疗养院,主要康复内容为逐步增加体力活动,继续接受卫生宣教,并经职业咨询而恢复工作,一般为8~12周。

③监护阶段(Ⅲ期):对康复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的患者进行监护,以防发生意外,本期持续4~12个月不等。

④维持期(非监护阶段,IV期):坚持预防,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

I期(住院期)心脏康复程序的重点,是在医学监护下进行运动训练。必须说明的是,所有新的活动必须有医生在场,并在活动前后查血压和心电图,并了解患者活动后是否出现症状或病情变化。

Ⅱ期(恢复期)是患者出院后至’恢复工作前的 段时间,此期康复的重点是适应出院后生活,稳定情绪,恢复心脏和机体功能。出院后除坚持服药外,还应定期到医院随诊。此期不可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性生活也应节制,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

Ⅲ期(监护阶段)的康复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程度采取间歇性运动方式,即运动数分钟后休息数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如此反复进行。但遇到下列情况,应停止康复活动或减少活动强度①活动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②活动引起脑供血不足症状(头晕、眼黑)。③心率超过110次/分。④活动后血压下降20毫米汞柱(2.6干帕)以上。⑤活动时有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⑥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Ⅳ期(非监护阶段)的康复以提高体力、去除各种危险因素、改善心脏功能、防止梗死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运动时间应以下午为宜,运动时问开始时可短至l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20~30分钟,一般隔日一次即可。运动方式可以散步、慢跑和骑自行车。运动避免在餐后或喝浓茶、咖啡2小时内进行,运动后也不宜马上进餐,高温或严寒季节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