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慢性扁桃体炎怎么办?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演变而来。它在正常状态下是一种免疫器官,可将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阻挡在外,具有重要的屏障和防御作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也正是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大量繁殖,毒素破坏隐窝上皮,细菌侵入而导致扁桃体导致。
扁桃体炎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扁桃体炎
症状表现为: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等。
局部症状咽痛明显 ,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或腺病毒、鼻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病原体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而传染。通常呈散发性,偶有群体(如部队、工厂、学校)中暴发流行。
2、慢性扁桃体炎
症状表现为:
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
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
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引起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
脓栓常随吞咽进入消化道,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使隐窝内上皮坏死,细菌与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引流不畅,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继发于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窦感染。
得了扁桃体炎是否需要手术?
凡是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者;
反复急性发作,每年4~5次以上,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者;
扁桃体肥大影响咽鼓管功能,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长期低热,全身检查除扁桃体炎外无其他病变者;
由于扁桃体炎而导致的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手术。
这些情况下不能进行扁桃体手术
1、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后不满2周。
2、造血系统疾病、凝血机能减退者。
3、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等原发基础病控制不稳定或传染病急性发作期。
4、妇女月经期及经前3~5日,不做手术。
5、有慢性咽炎的病人,须经过医生全面评估后再行手术,有些患者术后咽干症状会加重。
经常有家长咨询
1.孩子切除扁桃体后是否会造成免疫力低下,是否炎症会往下走导致气管炎呢?
其实,目前国内耳鼻喉学界也存在这种争论。但是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表明,切除扁桃体后并不会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各项免疫学指标并未发现明显变化。
2. 扁桃体切除怎么进行麻醉呢?
近些年,扁桃体手术已不像过去那样在门诊就可以做。很多医院都将扁桃体手术安排在手术室以内,重视级别等同于其他手术。主要原因在于:
扁桃体位于气道开口,一旦有出血,可造成窒息;
麻醉方式已逐渐形成全麻下完成扁桃体手术的共识;
全麻下实施扁桃体手术的优势在于:
病人没有打局麻的不适合恐惧;
为术者提供一个病人完全不动的手术条件,有利于术者顺利切除扁桃体或者处理出血;
全身麻醉过程,麻醉医生在病人气管内插入气管导管,可以保障病人气道的安全。
全麻大致过程:
如果是特别小的孩子,麻醉医生可能在手术室门口为病人注射一定量镇静药物;
如果小孩子能配合,麻醉医生会采用直接吸入的麻醉方式或者静脉注射的麻醉方式;
手术当中,麻醉医生都要为病人建立人工气道以保护病人的呼吸道。
总之,对于扁桃体切除而言,全身麻醉是非常安全的麻醉方式。
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等离子刀有什么优势呢?
扁桃体切除传统的方法是剥离法,其缺点是手术时间长、术中较多出血,止血困难等,低温等离子消融的原理是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产生的能量,以较低的温度(40-70度)打开细胞间分子结合键来进行组织的切除,从而避免对组织的损伤,并且能够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缩短康复周期,这种手术方法术中几乎不出血,由于是在低温下操作,对人体的损伤极小,术后反应轻,痛苦小,是目前最先进的扁桃体切除方法。目前仅在少数三甲医院开展。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扁桃体呢?
1、积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扁桃体炎的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保证充足睡眠,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
4、家中定时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饮食清淡,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宜多饮白开水,可促进毒素排泄。
6、注意口腔卫生,早晚用淡盐水漱口,是预防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有效措施。
本文是李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