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卢云鹤
卢云鹤 副主任医师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开颅钻孔与骨瓣形成体会(二)

2083人已读

如果硬脑膜不能轻易的从颅骨内板表面剥离,我们就应该额外钻孔,而不能将脑膜剥离子用力的插入颅骨下面以及任意的晃动,因为这样可以导致硬脑膜的撕裂和潜在的皮质损伤。硬脑膜沿着颅骨骨缝与内板的贴合尤其紧密,当铣刀的脑膜护鞘改变方向或转向接近颅底时,就很可能造成硬脑膜撕裂。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些区域充分的剥离硬脑膜,这样做的话,就可以在做开颅手术时轻轻移动铣刀的脑膜护鞘,利用护鞘的头端分离更远处的硬脑膜。


如果硬脑膜在最初钻孔时就被撕裂,那么我们就应该将骨孔扩大,暴露破损的硬脑膜,并将其作为标记,剥离欲取骨瓣下的硬脑膜。

标准翼点入路的开颅钻孔应位于额颞线与颧骨额突的交界处,由于额骨与颞骨的厚度不同(额骨较厚),所以在整个骨孔的内板被全部去除之前,磨钻头的头端就能够触及一部分骨孔内面的硬脑膜。这种现象会导致皮层损伤,尤其对于那些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谨慎的操作铣刀将会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这就是我为什么更喜欢在颞上线的下侧钻取单个骨孔进行翼点入路开颅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尽量的减小骨窗面积,从而达到美观的目的(例如,发际线以前的区域以及不能被颞肌覆盖的关键孔)。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卢云鹤
卢云鹤 副主任医师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