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铁性贫血,怎么确诊?如何治疗?
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
(二)贫血(2)
上一篇,我们简要地说了一下血常规报告显示贫血的初步判断。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的贫血原因如何分析。

这是一位38岁女性的血常规报告。从这份报告上,可以看到血红蛋白明显降低,79g/L,为中度贫血,她的红细胞数基本在正常范围,结合起来看,她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19.3pg)明显降低,红细胞体积(66fl)也明显减小,是一个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她的血小板在正常范围(未显示),白细胞轻度减少,后续复查未发现白细胞异常。
从病史上看,患者有轻度的头晕、乏力,平时月经比较多,经期时间比较长,检查发现子宫肌瘤,无其他明显症状和疾病,进一步提示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抽血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结果(见下图)血清铁、铁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值,不饱和铁结合力高于正常值,确诊缺铁性贫血,其原因与长期月经过多有关。
确诊缺铁性贫血后怎么治疗?其实比较简单,主要为口服铁剂,如富马酸亚铁、硫酸亚铁,等。口服铁剂1-2周,血红蛋白就可以开始上升了,通常每周升1g/L,血红蛋白升至正常后,还应该继续口服铁剂2-3月,以补充体内丢失的贮存铁。同时,应积极治疗引起缺铁的原因,如月经过多、胃溃疡、痔疮,等。


特别严重的贫血,而且需要短时间纠正贫血的病人,也可以用静脉注射的铁剂,如蔗糖铁,等。
如果正规铁剂治疗一个月,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应注意寻找原因,如,是否有胃肠道吸收不良,失血的原因未能纠正,合并其他原因的贫血,等等。
如果是中老年男性或绝经期的女性,尤其要注意,有没有胃肠道肿瘤,应及早做胃镜和肠镜检查,进行排除诊断。
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参见本人之前的一篇科普文章,缺铁性贫血,什么原因?详见《病例一:缺铁性贫血——什么原因?》https://m.haodf.com/touch/zhuanjiaguandian/jmwang_538432525.htm
缺铁性贫血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如果忽视,长期贫血,也可以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如果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可能是贫血,应及早去医院查查血常规。
本文是王健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