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蕈样肉芽肿和Sézary综合征(mycosis fungoides/sézary syndrome)
MF/SS是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Tcelllymphoma,CTCL),占NHL的2%~3%。MF占CTCL的60%,SS仅占5%。MF是一种以惰性表现为特征的原发皮肤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SS是一种以侵袭性为特征的红皮病性白血病MF变异型,以明显的血液系统受侵和淋巴结肿大为其特征。
(1)临床特点:MF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皮肤红斑、斑块和瘤样结节。全身皮肤均可发生,常伴皮肤瘙痒。病程呈反复性进展,病变可局限于皮肤数月、数年、甚至几十年,在疾病晚期可发生淋巴结和内脏受侵。约10%MF的皮损是广泛性红皮病。SS表现为广泛性红皮病伴外周血受侵(循环血中异常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5%),在皮损组织、淋巴结和外周血中可见到Sézary细胞。诊断SS应符合以下条件:Sézary细胞计数绝对值≥1×109/L,CD4+/CD8+细胞的比值≥10,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3+、CD4+、CD5+、CD45RO+、CD7-、CD8-和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证据。
(2)病理诊断:MF的诊断比较困难,可能需要经过几年的观察、多次活检才能确诊。小的、多形核淋巴细胞聚集在表皮或表真皮交界处,向表皮浸润,形成Pautrier微脓肿是其特点。SS最主要的特征与MF类似。MF免疫表型通常为成熟记忆T细胞的表型,为CD3ε+、CD4+、CD45RO+、CD8-。偶见CD4-、CD8+的成熟T细胞表型,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证据。本病需要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鉴别。MF非肿块期的病理诊断困难,需要注意与非特异性皮炎鉴别,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3)分期:请见皮肤T细胞淋巴瘤分期标准(见附件1.3)。
(4)治疗:MF和SS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疾病分期是确定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早期皮损不宜釆用强烈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或综合应用多种局部治疗手段;ⅡB、Ⅲ、Ⅳ期和难治性病变可釆用以全身系统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或参加临床试验。治疗方法包括皮肤针对性治疗与全身治疗,或相互之间的组合疗法。皮肤针对性治疗手段包括:外用皮质类固醇、氮芥软膏或水溶液、维甲酸、光疗、电子束放射等;全身治疗手段包括:体外光照疗法、细胞因子疗法、靶向治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全身化疗等,难治或多次复发晚期患者可选择性釆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①早期病变的治疗:早期MF患者具有正常的细胞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患者釆用局部治疗手段即可,过早釆用积极或较强烈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皮肤病灶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用皮质类固醇(中、高效力);外用氮芥软膏或水溶液;外用维甲酸(贝沙罗汀凝胶、他扎罗汀凝胶);光疗,釆用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厚的斑块用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照射(psoralenultraviolet,PUVA),薄的斑片或斑块用窄谱UV(UVB);全身皮肤电子线照射:适用于广泛累及皮肤的病变。
②晚期或难治性病变的治疗:有限的MF患者发展为侵袭性难治或晚期病变,其治疗目标是减少肿瘤负荷、减轻症状以及减少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的潜在风险。治疗方法或药物有体外光照疗法、α-干扰素、地尼白介素(1)、伏立诺他、罗米地辛、西达本胺、阿仑单抗、硼替佐米、BV(BrentuximabVedotin)、单药化疗(如吉西他滨、脂质体多柔比星、喷司他丁、瘤可宁、CTX、VP-16、替莫唑胺、MTX、普拉曲沙等)、联合化疗(如CVP方案、CHOP方案、ESHAP方案、EPOCH方案等)等等。组合疗法可以是皮肤针对性治疗+全身系统性治疗,也可以是系统性治疗相互联合应用如体外光照疗法联合α-干扰素或维甲酸等。
(5)预后:MF患者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近90%,其预后因素取决于T分期(T3和T4)、是否有皮肤外的病变(淋巴结和内脏)和年龄(≥65岁)。SS患者预后通常不佳,中位生存期约2~4年。
本文是邹昭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