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细胞淋巴瘤治疗
对MCL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准确分期,以指导治疗选择。发生母细胞变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应进行脑脊液和脑MRI检查,对于拟诊为Ⅰ、Ⅱ期的患者,应进行内镜检查除外胃肠道侵犯。
1、治疗策略:经典型MCL,Ⅰ、Ⅱ期患者釆用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或单纯放疗;Ⅱ期伴大肿块及Ⅲ、Ⅳ期患者釆取分层治疗策略:对于年龄60~65岁以上,或一般状况较差、不适合HDC/AHSCT的患者,釆用化疗+利妥昔单抗治疗,延长生存期;对于年龄小于60~65岁,一般状况较好、适合HDC/AHSCT的患者,应选择含大剂量阿糖胞苷的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R)诱导治疗,缓解后行HDC/AHSCT,之后R维持治疗可进一步获益。2016版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新增加的两个亚型如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和原位套细胞肿瘤由于病情进展缓慢且不可治愈,不需要马上开始治疗而釆用观察和等待的策略,在有治疗指征如患者有症状或病情快速进展或肿瘤负荷非常大等时才需要治疗。
2、一线治疗方案: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推荐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对于年龄大、一般状况差、不适合HDC/AHSCT的患者,可以釆用低强度化疗作为初始治疗,推荐方案包括COP、CHOP、R-CHOP、VR-CAP、B-R和降低剂量的R-HyperCVAD/R-MA交替方案等。对于年轻患者可以釆用高强度化疗方案诱导缓解,行HDC/AHSCT作为一线巩固治疗,之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3年,推荐方案包括CALGB方案、R-Hyper-CVAD/R-MA交替方案、R-CHOP/R-ICE交替方案、NORDIC/R+HD-Ara-C交替方案、R-CHOP/R-DHAP交替方案等。目前新型靶向药物如伊布替尼(ibrutinib)联合利妥昔单抗(IR)序贯R-HyperCVAD/R-MA等有望改变MCL一线治疗的模式。
3、二线治疗方案:无标准治疗方案,可选用与上述一线方案无交叉耐药的方案,如含苯达莫司汀的B-R方案、R-BAC方案,也可用FCR和FMR方案等。二线巩固治疗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样值得推荐的是新型靶向药物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伊布替尼及其联合方案。
4、预后:国际预后指数IPI源于侵袭性淋巴瘤的生存数据,也可以作为MCL的预后指标,但预后判断效能较差。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系统(MIPI)对MCL的预后分层效果较好,被广泛釆用。而其他不良预后因素还包括Ki-67、p53和母细胞转化等。其中Ki-67是独立于MIPI的最重要的生物学预后指标,结合Ki-67指数和MIPI评分系统的联合评分系统(MIPI-c),能够更好地区分预后,也被推荐釆用。
本文是邹昭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