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矮身材就诊指导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 2 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 3 百分位数(-1.88 SD)者。除评估就诊时身高绝对值,还要尽可能获取历年的身高资料,以得出生长速率以及能在生长曲线上显示生长轨迹。对生长受损的孩子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常规或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基因检测等,并要咨询儿科内分泌专家。因此,为了做出正确的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找出病因, 得出干预对策。
一、病史
1.母亲妊娠史,孕期有无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妊娠毒血症、营养不良、吸烟、酗酒等。以往的妊娠史,如习惯性流产。
2.孩子出生史;出生时胎龄、娩出方式(头位、臀位;顺产、剖腹产)是否有围产期损伤(如产钳助产)、出生身长和体重。
3.生长发育史:历年生长速率、性发育、运动和智力发育史等。
4.父母亲青春发育:父母青春期发育启动时间,母亲的初潮年龄、父亲身高突增年龄。
5.家族成员身高和矮身材情况:父母身高及家族成员身高。按父母身高计算出靶身高(男孩:父母身遗传高平均值+6.5cm,女孩:父母身高平均值-6.5cm)。
6.孩子的既往史:幼年时喂养史(是否有以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肾炎、长期腹泻等)、用药史、饮食(进食习惯和摄入量)、睡眠、运动、有无受到歧视虐待或近期精神压力等不良心理环境(可导致的精神心理性矮小)。
二、体格检查
(一)除常规体格检查外,以下各项需要测量和记录
1.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
2.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 3个月以上);
3.外观:面容、体态、颅面比例、颈、胸、四肢、手掌、毛发、皮肤等;
4.性发育分期;
5.全身各系统检查,关注脊柱、四肢形态
(二)需要注意事项
1.身高的测量时间:每次的同一时间。
2.身高的测量
①3 岁以下,量身长:使用量床,仰卧位测量,测量时小儿头顶与头板接触,双耳在同一水平,双膝和下肢并拢紧贴底板,测量时测定板紧贴足跟和足底;②3 岁以上者,量身高:取正位测量,测量时枕部、臀部及双足跟均紧贴尺板,双足跟靠拢,两足尖成 45 度,稍收下颏,使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平行于地面。
3.身高年增长速率
4.上下部量的比例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的实验室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骨龄等。
2.特殊检查有:血气分析; 骨密度;25羟维生素D3,甲状腺功能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垂体核磁,基因、染色体等。对非匀称性矮小或有体态异常者,按需查头颅、胸部、脊柱、骨盆、四肢长骨X光摄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