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和康复方法!
脚踝扭伤(崴脚)是跑步急性损伤中的最常见的损伤之一,路面不平整、越野跑、夜跑看不清路面、下肢疲劳都有可能崴到脚。
传统观点认为,崴脚之后就得长时间休息或者减少行走直至完全恢复,其实这一观点早已落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过多的休息不仅不利于脚踝康复,反而带来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本体感觉缺失等更多问题。

90%以上的崴脚属于内翻受伤。也即由于种种原因,脚踝突然性的过度内翻运动,因此拉伤了脚踝外侧的软组织。此时,必然伴随剧烈疼痛,过不了多久,脚踝外侧就会肿胀起来,依据严重程度不同,肿胀程度有轻有重。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第1步:紧急处理,控制炎性水肿
崴脚后必须按照RICE原则进行紧急处理。




第2步:急性自我处理后,建议去医院运动医学科就诊,排除骨折和韧带断裂。
第3步:排除了骨折和韧带断裂,在急性损伤水肿期消退后,一般是4天左右,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康复锻炼:
一、恢复关节活动度锻炼:
急性水肿期过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了,而不需要长时间休息,长时间休息会导致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力量下降等继发问题。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放松小腿及踝关节附近紧张肌肉,恢复关节活动度。


二、脚踝力量训练
当脚踝力量不足时,脚踝的稳定性就会明显下降,容易引发脚踝扭伤。因此,进行脚踝力量训练是康复也是预防崴脚的必须步骤。下面为大家介绍两个基本动作。
1、足背伸练习:克服弹力带的阻力做足背伸(钩脚尖)的动作,还原时一定要缓慢,离心训练被认为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方法。次数不限(约在12到30次之间),做到小腿前面有微微地发热跟酸胀感即可,练习2-4组。

2、足外翻练习:在钩脚尖的状态下使脚踝外翻,有一点脚掌先相对再相背的感觉。注意是脚踝的动作,膝关节并不动。同样要求还原时一定要缓慢,次数不限(约在12到30次之间),做到小腿外侧面有微微地发热跟酸胀感即可,练习2组。

当脚踝扭伤时,力量训练重点是练这两个动作,而大家常做的提踵练习对于脚踝康复帮助有限。
三、本体感觉(平衡)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是一个拗口的专业术语,其实跑友只要知道本体感觉训练就是平衡能力训练就可以了。因为崴脚后,脚踝的平衡功能就会受损,表现为脚踝容易乱晃不稳,所以平衡训练是脚踝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动作包括:
1、单脚站立:一组30秒,进行3组左右即可。后期可以增加时间,也可以通过平衡姿势的调整来增加难度(双手打开最易,抱肩稍难,后期还可以通过闭眼等方式来增加难度)。

2、单脚站立加强版: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站立平面的稳定性来增加难度,比较脚踩平衡气垫或者平衡软踏进行。
练习的组数依旧是一组30秒,进行3组左右即可。后期可以增加时间,也可以通过不同姿势的调整来增加难度。

四、反应训练
反应训练是在平衡训练基础上的进阶康复训练,除了能单脚站稳维持好重心,还要能够来回控制好自己的重心。所谓反应训练就是让练习者重心发生改变,在重心改变时,还要能够通过脚踝周围肌肉用力来控制好重心,不让身体失去重心。看左面这个动作(两人进行抛接球),你就明白了。

以上是轻度踝关节扭伤的常规处理和康复方法,具体根据就诊后运动医学科医生的指导建议处理!

本文是周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