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如何治疗?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统称为上尿路结石。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结合全身情况、结石形态、大小、位置、尿路情况、结石停滞时间等多种因素决定。其中结石形态与大小在初步决定治疗方案时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
上尿路结石治疗目的:1.保护肾功能;2.缓解或消除症状;3.解除尿路梗阻。
上尿路结石治疗原则:尽可能以最小的损伤及最少的金钱解决问题。
以下是根据结石大小推荐的治疗方案。

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价格低廉,损伤最小,方便、快捷,碎石效率偏低)
RIRS ——逆行输尿管镜(价格高,损伤较小,风险较高,碎石效率适中)
PNL——经皮肾镜(价格高,损伤大,风险大,碎石效率高)
Lap——腹腔镜技术(价格中等,损伤大,和开放手术一起作为最后的解决方案,处理其它方法无法解决的结石)
肾结石的治疗
肾结石,6mm以下结石,多为体检、复查时发现,一般无症状,或合并反复发做的尿路感染、血尿等,症状较轻,无论单发还是多发,都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约有20%的概率可以自行排出。结石<6mm超声定位困难,难以行体外冲击波碎石,而其它治疗手段伤害较大。一般选择定期复查,如结石未排出,可待结石≥6mm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肾结石,2cm以下者,首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如失败,可以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对于输尿管软镜无法触及者,可以考虑行经皮肾镜治疗,如存在手术禁忌症或其它情况,可以考虑行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治疗。2cm以下的肾结石,可引起腰部酸胀隐痛不适、尿路感染、血尿等症状,症状一般较轻,可以忍受,大多是体检或复查时发现。
肾结石,>2cm者,首选经皮肾镜治疗,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选择输尿管软镜治疗,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效率慢,有可能需行2-3次手术才能解决问题。比较大的鹿角形结石,甚至需要多种治疗方案联合治疗,如PNL+ESWL+PNL或PNL+RIRS+PNL等。2cm以上的肾结石可引起腰部酸胀疼痛、反复尿路感染、血尿等,一般病情复杂,因结石压迫、积水、反复的感染等,对肾实质造成慢性损伤,且因症状较轻,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发现时已经结石较大、损伤肾功能。此时治疗单一方法难以见效,需多种方法联合。
肾憩室结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如无症状,可不必处理,继续观察。肾憩室不具备分泌尿液功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往往结石难以排出,治疗效果差。如果有症状,可以选择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腹腔镜手术治疗。RIRS、PNL治疗时,既要去除结石,又要破坏憩室壁,以促进憩室愈合,避免结石再生。严重的憩室结石,行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肾脏也是合适的选择方案。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输尿管结石,一般是由肾结石排出到输尿管所致,无论结石大小,都可以引起严重的症状、肾功能损伤。症状严重者,往往及时治疗,不至于引起严重损伤;而症状轻微者往往引起更严重的肾功能损伤,因为症状轻,大多被忽略,耽误了治疗。
6mm以下输尿管结石,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可自行排出,虽然排出过程疼痛严重。如不能排出,则需要考虑尿路异常,行输尿管镜治疗。
6mm——10mm的输尿管结石,局部停留<1月,尿路无梗阻的情况下,首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考虑输尿管镜治疗。如果结石停留时间过长,往往结石与输尿管黏连,此时即使结石粉碎,也无法排出。
10mm以上的输尿管结石,一般存在于输尿管上段,引起症状较轻,易于延误病情。部分活动性结石也可以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但有引起石街或需多次碎石可能。一般选择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镜治疗无效的第四腰椎以上的结石,也可以选择经皮肾镜治疗。
输尿管结石一般体积小于肾结石,但因引起上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流出不畅,一般合并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这也是它引起肾功能损伤的原因。肾结石一般不引起严重症状,但输尿管结石往往合并严重的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输尿管结石对肾功能损伤严重,症状严重,往往需及时治疗。
结石,处理一般不难,但必须结合患者情况决定治疗方案。仅凭结石大小决定方案,往往会治疗无效,为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及身体损伤。
本文是沈孝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