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是如何感染并引起损害的
蝙蝠身上有多种冠状病毒,但它们的S蛋白在人体没有受体,接触蝙蝠不会直接感染病毒,只有通过中间宿主(其它哺乳动物,如果子狸、穿山甲等)感染变异后才可能感染人;若通过实验把它的S蛋白换成灵长类的,也可能感染人。
最初发现,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体是人II型肺泡细胞和气道Club细胞这两种肺祖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两者结合后病毒就可进入这两种细胞进行复制、增殖,并破坏其再生修复功能,进而破坏肺上皮细胞、粘膜和肺泡。后又发现,ACE2和蛋白酶TPRSS2在鼻杯状细胞和纤毛细胞中也高表达。
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会附着在核糖体上由自身编码产生RNA聚合酶(RdRp,也称nsp12)、逆转录酶(RT)及辅助因子(nsp7/nsp8等),新病毒在细胞核内质网腔中被组装,并通过高尔基小囊泡送到细胞外。
人免疫系统发现病毒和受损细胞后,一方面在细胞因子作用下产生大量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但吞噬对病毒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免疫系统也启动B细胞产生有效的抗体来对付病毒,但抗体产生慢,4天左右能产生少量结合力弱的IgM,数天或数周后才能产生结合力更强并足够的抗体,如IgG、IgA、IgE,以IgG为主。IgG产生后病毒并不会立即消失,两者会并存一段时间,长则可能需要50天。
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和受损细胞时,会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IL-6、GM-CSF及IL-(2、7、8、10、12)、G-SCF、IP-10、MCP-1、MIP-1α、IFN-(α、β、γ)、TNF-α等等,引起“炎症风暴”,使炎性粘液充斥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另外,部分受损肺泡未及修复,暂由成纤维细胞替代,严重影响氧交换;炎症还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水肿和休克。患者最终死于缺氧引起的多脏器衰竭。
人体其它一些部位也存在ACE2受体,如睾丸、角膜、消化道、肾脏、心脏、甲状腺和脑部等,只是炎症不如肺部严重或致命,但也会加重全身衰竭。
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个体差异和状态(遗传基因、年龄、其它并发症等),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感染者没有症状,但仍有传染性。
自古以来,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蜇、死于春分、墓于清明、绝于谷雨。但此次疫情的蔓延未遵循此规律,实属诡异。
本文是陈伟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