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憩室及其治疗原则
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称为食管憩室。按其发病机制, 可分为牵引型和膨出型两种。牵引型因系食管全层向外牵拉, 也称真性憩室;膨出型因只有黏膜膨出,也称假性憩室。还可按憩室发生部位分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下憩室。

一、咽食管憩室
病因和病理:
因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有一薄弱的三角区,加上肌活动的不协调,即在咽下缩肌收缩将食物下推时,环咽肌不松弛或过早收缩,致食管黏膜自薄弱区膨出,属膨出型假性憩室。
临床表现和诊断:
早期无症状。当憩室增大,可在吞咽时有咕噜声。若憩室内有食物潴留,可引起颈部压迫感。淤积的食物分解腐败后可发生恶臭味,并致黏膜炎症水肿,引起咽下困难。体检有时颈部可扪到质软肿块,压迫时有咕噜声。巨大憩室可压迫喉返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如反流食物吸人肺内,可并发肺部感染。
诊断:
食管钡餐造影或胸部CT扫描可以确诊。可显示憩室的部位、大小、连接部等。
治疗:
有症状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憩室,分层缝合食管壁切口或采用器械闭合切口。若一般情况不宜手术者,可每次进食时推压憩室,减少食物淤积,并于进食后喝温开水冲净憩室内食物残渣。
二、食管中段憩室
病因和病理
气管分叉或肺门附近淋巴结炎症,形成瘢痕,牵拉食管全层。大小一般1~2cm,可单发,也可多发。憩室颈口多较大,不易淤积食物。
临床表现和诊断:
常无症状。若发生炎症水肿时,可有咽下嗄噎感或胸骨后、背部疼痛感。长期感染可导致食管憩室与肺相通,形成憩室-支气管瘘,患者可以出现肺部同一部位反复感染,还可以出现呛咳等相应症状。
诊断:
主要依靠食管钡餐造影确诊。有时作胃镜检查排除癌变。
治疗:
临床上无症状者无需手术。如果并发出血、穿孔或有明显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游离被外牵的食管壁,予以复位或切除憩室。
三、膈上憩室
病因和病理:
食管下段近膈上处,从平滑肌层的某一薄弱处,因某种原因像贲门失弛症、食管裂孔疝等,引起食管内压力增高,致黏膜膨出。好发于食管下段后右方。少数为食管全层膨出形成真性憩室。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主要症状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有时出现咽下困难或食物反流。诊断主要依靠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显示憩室囊、憩室颈及其位置方向。
治疗:
有明显症状或食物淤积者,可考虑切除憩室,同时处理食管、膈肌的其他疾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