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厌食叫“脾虚肝旺”
小儿厌食症是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小儿常见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占儿科就诊人数的5%~7%。曾经有文献总结了1990年-2018年的小儿厌食症的证候,得出的结论是,在小儿厌食症中占据证型首位的是脾失健运型,为42.6%,其次是脾虚肝旺型,为39.7%,这两个证型就占82.3%。二者比例相近,并且近十年文献中多以脾虚肝旺证型为主。
我们很容易理解脾失健运,小儿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知饥饱,有些家长缺乏育儿知识,片面强调高营养,过食肥甘,超越了脾胃的正常运化能力
脾胃功能受损,受纳运化功能低下,脾失健运而导致厌食。随着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家长对儿童的生活起居日益关心重视,脾失健运类型的厌食正在逐年下降。
那么脾虚肝旺又是怎么引起胃口不好的呢?这要从肝和脾的生理联系说起了。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环节。《素问宝命全形篇》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同样是由于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溺爱,致使小儿过分自我,儿童本就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稍有不顺即会哭闹不休或自生闷气,致使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克脾,而致厌食。这类患儿除有胃口差、吃饭少等脾胃虚弱的表现,还有性格急躁易怒,好动、夜间多哭闹,或不喜言语,睡中磨牙,大便不调等等情况,此即为脾虚肝旺的证候表现。
本文是郭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