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赓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消化科
胃癌的前哨标志3——胃癌前病变之胃黏膜萎缩
1497人已读
今天我们继续谈谈胃癌的前哨标志,大家非常熟悉的——胃黏膜萎缩。
一、萎缩的定义和分型
萎缩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少于三分之一属于轻度,大于三分之二属于重度,二者之间为中度。
按照组织学分类,萎缩有两种类型:
(1)化生性萎缩:胃黏膜固有腺体被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
(2)非化生性萎缩:胃黏膜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侵润引起固有层腺体数量减少。
二、萎缩原因——胃黏膜的病理性改变和生理性蜕化
(1)病理性改变: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化学因素(药物、酒精)等。
(2)生理性蜕化:部分老年人的胃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一般来说,中年以后,部分人的胃黏膜也会如皮肤一样老化的。但如果是年轻人出现了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应属于病理性变化,建议立即就医治疗。
三、诊断和治疗
胃黏膜萎缩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组织活检病理检查。
现代医学认为,重度萎缩如伴随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患者,需要3-6个月复查胃镜,密切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对于轻、中度萎缩患者,根据个人情况,可1-2年复查胃镜。
中医认为,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等治法,可有效治疗胃黏膜萎缩导致的胃部不适症状,甚至逆转部分萎缩病变。
本文是刘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