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林 三甲
赵林 主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疼痛科

脉冲射频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

3486人已读

在中国,头痛患者已是越来越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对中国18岁~65岁人群调查显示,在原发性头痛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也属于原发性头痛,虽少见,但是头痛程度最重,其中,紧张性头痛占10.77%,偏头痛约占9.3%,丛集性头痛发病率低于偏头痛。

WHO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偏头痛就诊率很低,53.4%的头痛患者未就诊。

1585375456.png

许多基层医院并不具备接诊疑难头痛疾病的能力,有的患者头痛后,医生诊断后也无从下手。“他们只会开出一堆基础治疗的报告单不了了之,这也造成患者只能拿着病历满世界跑。”

如此,随着现代社会脑力劳动不断加强,在14亿中国人背后,头痛已经成为困扰国人的一大重要疾病,年轻群体更是成为头痛新一族。

病例分享

52岁男患,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眶周围肿胀样疼痛,呈持续性针刺样剧痛伴压迫感。数分钟内可放散至同侧额部、颞部及枕部,夜间加重,每次发作持续60分钟左右,发作频率每月2次,间歇期无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头痛”,口服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略有缓解。近1个月上述疼痛逐渐加重,疼痛发作时伴有左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发作频率增加至每月4次,口服多种镇痛药疗效不佳。VAS评分8分。

诊断: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什么

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可于任何年龄发病,但青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发作期间存在特征性的生理节律和周期性节律,中间可有数月甚至数年无症状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基本固定于头部一侧,常位于眼后方及眼眶周围,发作时呈爆炸样、极剧烈的难以忍受的单侧头痛,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锐痛,常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及头面部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患者常表现为烦躁、坐卧不安,疼痛难以忍受。常在一天内固定时间发作,可持续数周以至数月。体格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疼痛特点

丛集性头痛患者每次痛是固定在一侧,不会左右交换。发病后,持续时间约15分钟-3小时。在犯病时,患者会出现头痛侧瞳孔缩小、流眼泪、流鼻涕、眼睛充血、痛的一侧鼻塞等自主神经受刺激的情况

1585375456.png

丛集性疼痛诊断标准:

1585375457.png

1585375458.png

治疗

病例中该患者入院后于疼痛发作时行丁卡因试验(+):经左侧鼻道插入充分浸润丁卡因液体的长棉签至根部,10分钟后头面部疼痛缓解程度超过50%。反复3次治疗均有效。完善围术期检验及检查,无手术禁忌。拟CT引导局麻下行左侧蝶腭神经节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

拟CT引导局麻下行左侧蝶腭神经节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

1585375459.png

1585375460.png

图 射频针到达蝶腭神经节位置

疗效评估

术后观察3天,原有左侧头面痛消失,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出院时VAS评分0分。术后随访3个月疼痛缓解良好,无复发

总结

脉冲射频技术因其安全性高,创伤小且不毁损神经,成为介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用手段。国外有报道对蝶腭神经节行脉冲射频术成功治疗3例丛集性头痛患者。国内有报道对40例丛集性头痛患者行脉冲射频治疗,术后均未服用预防性药物,88%患者的丛集期疼痛得以迅速控制。术后随访27个月,仅2例复发,再次行脉冲治疗后疼痛可完全缓解。

蝶腭神经节阻滞、射频脉冲甚至射频热凝治疗丛集性头痛,如果疼痛诊断明确、神经节定位准确,治疗效果多数较好,并且可以保持长时间的疼痛缓解。治疗前应该注意鉴别颈源性头痛、鼻窦炎等。


赵林
赵林 主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