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履昌 三甲
朱履昌 主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儿内科

宝宝胃口不好不爱吃饭?不长肉?吃饭满地跑?喂养行为习惯得改改(一)

1584人已读

儿童喂养行为是指儿童与喂养人之间的与儿童能量摄入发生联系的行为。喂养不是单纯给予,而是帮助儿童学习吃饭的技能及培养良好吃饭行为的过程。

儿童喂养行为包括儿童食物的制备行为、喂养时喂养者的行为、接受喂养时儿童的行为、喂养的环境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它与儿童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密切相关。长期不适宜的喂养行为,将造成营养失衡,导致儿童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有些家长把喂养看作单纯的给予食物的过程,仅有40%的喂养人在喂养中经常给予言语或非言语鼓励,超过25%的喂养人经常强迫孩子迸食。喂养中积极的言语表达可以使儿童接受更多的食物,而机械的、威胁性的语言会增加儿童拒绝食物的比例,言语鼓励与儿童膳食摄入和生长发育呈正相关。所以,对于食欲不振和发育迟缓的儿童,喂养人应该在孩子进食时给予温柔、耐心的言语鼓励或其他非言语鼓励,如微笑、点头肯定、抚摸等。


不适当喂养行为:

儿童进食时不与家人同桌进食:家庭进食或集体进食指家庭成员或朋友围桌而坐、充满亲情、愉快交谈、祥和进食。通过这个过程儿童受到适度摄食、充分咀嚼、细嚼慢咽等正确进食习惯的熏陶,同时加强人际交流、社会性合作的养成。

喂养儿童时无固定座位,采取追着喂、边吃边玩及边吃边看电视等方式: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注意力易被分散,进食时玩玩具、看电视等作法都会降低对食物的注意力,导致食欲下降。同时喂养人也不能看电视、看报纸、看手机。

喂养人不给10个月以上婴儿握勺等自主进食的机会:10—12月时婴儿应尽快学会自己用勺,这种自我进食能力的获得是发展儿童自我信心、责任的第一步。所以,允许儿童参与进食,满足其自我进食欲望,是培养独立进食行为的重要步骤。

添加新的食物小儿拒绝时家长选择放弃喂食:婴儿接受一种新的食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家长可以尝试给婴儿喂一种新的食物10—15次,使婴儿适应并接受这种新的食物。正确的喂养行为要求喂养人亲自喂养婴儿,协助婴儿独立进食,鼓励婴儿进食,经常改变食物的味道和性状,通过鼓励的方式避免儿童拒食。不恰当的喂养行为(如强制性喂养和放任型喂养)对食物摄人量的负面影响可超过食物质量本身。

用食物作为奖励:并不利于儿童和家长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因此,建议家长要避免用食物作为奖励,可以用口头表扬和拥抱作为奖励。

缺乏喂养交流技巧:喂养交流是指在喂养过程中,喂养人和婴儿之间的交流,包括目光交流、语言交流等。高质量的喂养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婴儿身体发育,而且可以促进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巩固喂养人和婴儿之间的情感。

朱履昌
朱履昌 主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