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新生儿期表现,马蹄内翻足症状有哪些呢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新生儿期表现为:僵硬型症状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因为生后即能看到足部畸形,通常诊断并不困难,一眼就能看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新生儿期的表现主要看类型,不同类型的马蹄内翻足有不同的症状。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可分为僵硬型(内因型)和松软型(外因型)。
僵硬型症状表现为:
1、畸形严重。踝与距下关节跖屈畸形明显,距骨跖屈,可从足背侧皮下摸到突出的距骨头。
2、因跟骨后端上翘藏于胫骨下端后侧,足跟似乎变小,乍看似无足跟而呈棒形,故又称棒形足。
3、跟腱挛缩严重。从后方看,跟骨内翻。前足也有内收内翻,舟骨位于足内侧深处,靠近距骨头,骰骨突向足外侧,足内侧凹下,踝内侧和足跟内侧皮纹增多,而足外侧及背侧皮肤拉紧变薄。
4、当被动背伸外翻时呈僵硬固定,此种畸形不易矫正。
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危害:
1、患儿站立困难,走路推迟,跛行,扶持站立时可见足外侧或足背着地负重。
2、年龄稍长,跛行明显,软组织与关节僵硬,足小,小腿细,肌萎缩明显,但感觉正常。
3、长期负重后足背外侧可出现增厚的滑囊和胼胝,少数发生溃疡。患者常同时有其他畸形。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新生儿期表现为:松软型症状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新生儿期的第二种类型就是松软型了,那么,松软型症状表现是哪些呢?
松软型症状表现为:
1、畸形较轻,足跟大小接近正常,踝及足背外侧有轻度皮肤皱褶,小腿肌肉萎缩变细不明显。
2、最大的特点是在被动背伸外翻时可以矫正马蹄内翻畸形,能使患足达到或接近中立位,容易矫正,疗效易巩固,不易复发,预后好。 该型属于宫内位置异常所致。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新生儿期表现:诊断依据
虽然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出生就有明显的畸形,就可以看出,但是还是需要很多其他的佐证来判断是否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诊断依据有: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可见距骨与第1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如何预防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
1、同时,对本病的患儿要注意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出院后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而积极的功能锻炼能够使患儿患肢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2、但早期患儿不愿或不敢活动,所以一定要向患儿家长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患儿家长或陪住家属的积极性,配合必要的被动练习,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本文是俞志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