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一问一答(2)
本文是衔接小儿神经源性膀胱一问一答(1)的内容。
6. 神经源性膀胱如何分类?简单实用的分类可分为两类:①有大量残余尿,合并泌尿系统症状及上尿路损害。②无残余尿,也不能储尿,即真性尿失禁。目前,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患儿逼尿肌与括约肌异常进行分类,与选择治疗方法紧密相关,这样分类更为科学且更具临床意义。
7. 怀疑神经源性膀胱都需要哪些检查?首先要在神经外科和内科做详细的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寻找神经损害的依据。头颅CT、腰骶椎核磁检查是必要的检查。孩子还要进行详细的泌尿系统检查,包括尿常规、血生化和肾功能、B超、静脉肾脏造影或者动态肾脏核素扫描、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强调的是,离开尿动力学检查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就无从谈起。
8. 神经源性膀胱都会引起孩子哪些严重的并发症?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发生尿潴留和尿失禁。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输尿管积水。孩子还会出现反复症状性泌尿系感染。如果不及时处理,最终引起肾功能不全以及慢性尿毒症,威胁患儿生命。
9. 神经源性膀胱如何治疗?原则是:1. 保护肾功能,避免上尿路功能损害。2. 改善患儿控尿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融入正常社会生活。其中保护患儿的肾功能和挽救生命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很多神经源性膀胱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的双侧肾脏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延误治疗,将来会出现严重的肾脏损害,因此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越早开展治疗越好。
10. 具体有哪些治疗方法?治疗的手段包括:生物反馈和盆底功能训练、清洁间歇导尿、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和托特罗定等、A型肉毒素膀胱壁注射治疗、肠膀胱扩大术、输尿管再植术、阑尾或肠段做成导尿通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膀胱颈部手术或人工尿道括约肌改善控尿能力等。每一个神经源性膀胱的患儿均要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措施。还需要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和康复科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治疗策略和管理措施,对于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是田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