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肿瘤治疗的思考
作为一名基层医院肿瘤科的临床医生,工作日期间除了常规的诊疗工作外,其余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了和患者或者家属的“话疗”过程中,包括对于现有病情的详细解释、缓解紧张的情绪、疏导不良的心理状态、给予继续治疗和生活的勇气等等。有的时候会觉得工作很没有成就感和辉煌感,相对来说,高大上的外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免疫及分子靶向治疗专家等,对于肿瘤的治疗会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仿佛更能迎得大众的口碑,这同时也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由于身在基层的缘故,工作中总能接触到一些“高大上”背后遗留、附带甚至是疏忽的问题,包括治疗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昂贵的经济负担,反复治疗后复发转移难以控制的晚期姑息治疗病例以及患者不良情绪的管理等等。由于目前肿瘤发病率激增,肿瘤全程治疗的趋势逐渐形成,所以“高大上”似乎并不能解决肿瘤治疗过程中所有的问题。
我们现代科技指导下肿瘤的治疗更多地是针对人的肿瘤,而忽略了罹患肿瘤的人,对于肿瘤细胞赶尽杀绝治疗的同时带来的是患者身体状态的每况愈下。有的时候会有很天真的想法,如果患者不去经历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等,会不会有更长的生存期,会不会有带瘤生存的可能。当然这是违背现代临床所谓的治疗原则的,而且相信大多数患者也不会选择去这样做,然而每每寒心于那些本来一般状态尚可的肿瘤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由于不能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免疫机能滑坡式的跌落,病情迅速进展,最终草草结束了生命。
究其原因,因为我们医学模式的重心在于治疗而并非以健康为中心,只要确诊是肿瘤,就一定要追求病灶的消失或者减小、肿瘤标记物的下降等,这些量化的指标始终在指导肿瘤的治疗,当然对于某些早期确诊的肿瘤确有实效,然而目前的情形是大多数的肿瘤患者发现之时已经属于中晚期,存在肿瘤负荷大,身体状况欠佳等情况,所以治疗方案及手段实在是有待商榷。
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多责之于内环境的紊乱,即存在适合肿瘤生长的土壤,同时也包括长期的不良情绪的刺激等等,因此治疗的重点也就落在了如何截断这些致病因素,改变土壤,改变生存环境。要让患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促成肿瘤发生发展方面的“病根”,合理的心理干预和情绪管理,同时辅以针药的治疗。药物治疗可能只是一个载体,并非现在所谓的单纯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搭载中医的人文关怀,渗透到患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于疾病、痛苦则更多地是依靠患者自身强大的自控和自复功能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而达到自愈的目的。希望这不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而是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一切以人为核心,以健康为核心。

本文是米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