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周育平 三甲
周育平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心血管科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心衰患者调护

1578人已读

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同时还是很多其他疾病,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肺部疾病、肿瘤,甚至肥胖等疾病急性期和终末期的主要并发症。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很多心脏疾病的病死率下降,这些数以亿计的患者都成为心力衰竭的后备人群。心力衰竭病程长,病情复杂,患者往往呈现“恶化-住院-好转-恶化-再住院”的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在心力衰竭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第一个被写到现代医学治疗指南中的。

中医治病讲究“保胃气”。胃气,通俗的说就是人的脾胃之气,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嘴壮”。在心衰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也常通过他的食欲、食量来判断他的病情进退和预后吉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控制素食,还有很多人通过辟谷来治疗某些疾病。但是这些并不适合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患者心功能下降,常常存在胃肠道淤血,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肠吸收功能不良,这时病人往往日渐消瘦,甚至皮包骨头,到后期甚至出现类似于肿瘤后期患者的恶液质状态。2017年ESC提出低体重,也就是BMI<20Kg/cm2的患者接受心导管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和肥胖患者。

如何恢复患者的胃气呢。心力衰竭患者历来强调“别吃的太饱,不要吃油腻的”,因此有很多患者吃的很少,肉根本不敢沾。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等疾病并非绝对不能吃肉,它强调的是合理膳食,尤其是发展到心衰阶段。心衰患者一定要多吃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尤其是肉,无论是禽、畜、蛋、奶,都应该摄入,以提供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功能下降,肾脏血流灌注不足,通常合并肾功能不全和贫血,植物蛋白也就是豆类的摄入应该越少越好,此时肉类的摄入就成为提供蛋白质、脂肪这类营养物质的必须。

中医治病还强调存津液。心力衰竭患者往往被要求少饮水,特别是水肿的患者,但与此同时又要使用利尿剂促进排尿,患者有时渴得不行,也只允许喝点水漱漱口。但临床上我们发现很难仅仅通过控制饮水减轻患者水肿,必须使用利尿剂。所以210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出,轻中度症状患者常规限制液体没有益处,严重水肿的患者每天推荐的液量是1.5-2.0L,当然这是包括粥、奶、水、药的总量。有进才有出,适量喝水再联合利尿剂才能完成机体代谢,把有毒物质的排出。


周育平
周育平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心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