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叉神经痛伽玛刀、射频、球囊压迫及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怎么选择?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很多患者出现症状时,总是盲目治疗,采取一些不正规的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目前医疗技术,可以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是仍然有超过六成患者不了解手术治疗,选择错误治疗方法,导致其他并发症发生。
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因素,正确鉴别很重要
如果颜面部发生疼痛,且疼痛有: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如果有以上三条,那么提示应该在神经外科医生的诊室寻求帮助了。
不同类型的疼痛意味着不同的治疗方案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找到始作俑者很重要,比如肿瘤、动脉畸形等,我们通常会采用切除手术并结合显微血管减压术彻底治愈。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目前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一个比较公认的解释为漏电学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此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小神药,使其短路的频率降低,同时辅以止痛、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多管齐下。
手术疗法:显微血管减压术为目前疗效最好和缓解时间最长的治疗方法,多在药物治疗无效时使用,手术原理是将责任血管和神经隔开,使其不再短路。可以说直指病因,所以效果甚佳。
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反映,自己经历过多种治疗方法,服用过药物、做过伽马刀等治疗,在治疗后的短期内疼痛有所控制,可是时间久了也就没有效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姜海涛教授介绍:导致三叉神经痛难以治愈的原因除了明确诊断与鉴别外,还需要规范治疗。
那么,不想手术还有没有什么止痛方法?
伽玛刀: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使三叉神经感觉根变性,导致神经元突触传递电生理阻滞,但不足以影响正常的神经元突触传导,痛觉传入受阻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患者术后疼痛可以缓解而没有面部感觉丧失。一般认为,三叉神经痛伽玛刀的适应证有以下几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三叉神经痛经手术治疗复发或无效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病灶已处理,或原发肿瘤较小者;身体健康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缺点是起效较慢,疼痛一般在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开始逐步减轻直至消失;远期复发率较高。
射频: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主要是,温控热凝是将毁损温度控制在75°C,这样就能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面部痛觉的细纤维,而保存对热力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但是很多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疼痛仍然存在,会存在面部感觉缺失现象。
球囊压迫:球囊压迫术是在影像辅助下面,将球囊植入到三叉神经半月节位置,然后向里面注射显影剂使球囊扩张,从而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破坏三叉神经感觉部分使痛觉消失达到治疗目的。它和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的缺点是同样的,一是复发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另外一个术后会存在面部的麻木。这一类手术同样适合于高龄、身体状况差不能够接受全麻手术的病人。
总结: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如果想要彻底解除责任血管与神经压迫,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唯一的方法。
本文是李传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