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军 三甲
杨军 主任医师
上海新华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侧颅底巨大面神经瘤:颞骨近全切除

1870人已读

病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杨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杨军

侧颅底巨大面神经瘤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

主诉:“右听神经瘤切除术”后6年,发现面神经瘤5年半,右侧进行性面瘫2个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出现右眼闭合不全,右侧口角向对侧偏斜,进行性加重。患者曾于6年前接受迷路径路“右听神经瘤切除术”。

体格检查:右侧周围性面瘫,面肌功能HB-5级。

MRI检查(2017年6月7日)提示:右侧颞骨、颅底占位,横跨中、后颅底,累及颈内动脉及内听道,肿瘤最大直径4cm。


颞骨CT提示,“右听神经瘤术后改变”,右侧颅中窝骨质破坏。

回顾患者“听神经瘤切除”术前及术后影像资料,可以发现患者右侧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为中心新生物,明显强化,进行性增大。

2011年12月 MRI

5.jpg

2012年9月MRI

6.jpg

2015年11月MRI

7.jpg

2017年3月MRI

8.jpg

术中所见:肿瘤来源于面神经,以膝状神经节为中心,累及内听道底、耳蜗、颈内动脉水平段、咽鼓管上内侧壁及岩尖。垂直段下端面神经无肿瘤侵润,近茎乳孔处切断面神经,刮除中、后颅窝硬脑膜上肿瘤组织,磨除颈内动脉水平段后壁骨质,以及岩尖、耳蜗、咽鼓管周围骨质,清除上述部位肿瘤组织。分离腮腺内面神经主干及舌下神经,切断主干,行面-舌下神经吻合。

术前(左图)、术后(右图)增强MRI冠状位对比显示,完整摘除肿瘤后,占位效应消失,脑组织复原。

12.jpg

术前(左图)、术后(右图)增强MRI水平位对比,显示完整摘除肿瘤后,术腔被脂肪填塞。

13.jpg

讨论:

原发于面神经鞘膜的肿瘤,又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可发生在面神经全程的某一节段,以膝状节处出现较多。肿瘤生长很慢,早期可无症状,晚期出现面肌痉挛、面瘫、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原发在水平段者因骨管狭窄受压比垂直段者早且重,面瘫出现也早且重、可反复。40%的患者早期表现面肌痉挛,尔后转为面瘫。原发在鼓室段者,除面瘫外还可有耳鸣、耳聋,如原发在内听道内,则易与听神经瘤相混淆。颞骨高分辨CT及MRI增强扫描是诊断面神经瘤最准确的方法。

面神经瘤的处理包括随访观察、放疗、手术切除。肿瘤不生长、面神经功能未改变可随访观察,半年-1年MRI增强扫描;生长缓慢、症状渐重,HB II-IV可根据具体情况放疗或面神经减压;如肿瘤较大、面神经功能差,HB IV-VI应该手术。一般来说,由于手术切除肿瘤必然造成面瘫,因此,面神经瘤在患者未出现面瘫症状时不宜手术,通常待患者出现面瘫,且面神经功能HB III级以上时为手术合适时机。

根据肿瘤累及位置,手术可选择经乳突、颅中窝、颅后窝径路。若无听力也可经迷路径路,或联合径路。手术切除肿瘤及受累的神经段,肿瘤切除时要有一定长度的安全缘,面神经的远端和近端边界应送冰冻切片,在保留的神经尚未证实有无残留的肿瘤细胞前,切不可行神经移植。切除的神经干可用耳大神经、腓肠神经进行移植,以恢复面神经的连续性。也可采用面-舌下神经吻合修复。

本例患者肿瘤较大,广泛累及中后颅底、颞骨岩部及颈内动脉颞骨内水平段及内听道段面神经。可采用的径路有颅中窝径路、颅中窝+乳突径路、扩大迷路径路颞骨近全切除,因患者曾行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面-舌下神经吻合可在同一切口内施行,故本次手术行颞骨近全切除,完全清除肿瘤后I期重建面神经功能。



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zU5MzY4OQ==&mid=2247484047&idx=1&sn=8b6d2ef7f519d6479dbf4acb75092f07&chksm=97b539b9a0c2b0af6576711383554c1def9479552345c5cc197a96330a62279a9a8556c414f2&token=2055163857&lang=zh_CN#rd

杨军
杨军 主任医师
上海新华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