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侧颅底巨大面神经瘤:颞骨近全切除
病例
侧颅底巨大面神经瘤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
主诉:“右听神经瘤切除术”后6年,发现面神经瘤5年半,右侧进行性面瘫2个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出现右眼闭合不全,右侧口角向对侧偏斜,进行性加重。患者曾于6年前接受迷路径路“右听神经瘤切除术”。
体格检查:右侧周围性面瘫,面肌功能HB-5级。
MRI检查(2017年6月7日)提示:右侧颞骨、颅底占位,横跨中、后颅底,累及颈内动脉及内听道,肿瘤最大直径4cm。
颞骨CT提示,“右听神经瘤术后改变”,右侧颅中窝骨质破坏。
回顾患者“听神经瘤切除”术前及术后影像资料,可以发现患者右侧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为中心新生物,明显强化,进行性增大。
2011年12月 MRI
2012年9月MRI
2015年11月MRI
2017年3月MRI
术中所见:肿瘤来源于面神经,以膝状神经节为中心,累及内听道底、耳蜗、颈内动脉水平段、咽鼓管上内侧壁及岩尖。垂直段下端面神经无肿瘤侵润,近茎乳孔处切断面神经,刮除中、后颅窝硬脑膜上肿瘤组织,磨除颈内动脉水平段后壁骨质,以及岩尖、耳蜗、咽鼓管周围骨质,清除上述部位肿瘤组织。分离腮腺内面神经主干及舌下神经,切断主干,行面-舌下神经吻合。
术前(左图)、术后(右图)增强MRI冠状位对比显示,完整摘除肿瘤后,占位效应消失,脑组织复原。
术前(左图)、术后(右图)增强MRI水平位对比,显示完整摘除肿瘤后,术腔被脂肪填塞。
讨论:
原发于面神经鞘膜的肿瘤,又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可发生在面神经全程的某一节段,以膝状节处出现较多。肿瘤生长很慢,早期可无症状,晚期出现面肌痉挛、面瘫、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原发在水平段者因骨管狭窄受压比垂直段者早且重,面瘫出现也早且重、可反复。40%的患者早期表现面肌痉挛,尔后转为面瘫。原发在鼓室段者,除面瘫外还可有耳鸣、耳聋,如原发在内听道内,则易与听神经瘤相混淆。颞骨高分辨CT及MRI增强扫描是诊断面神经瘤最准确的方法。
面神经瘤的处理包括随访观察、放疗、手术切除。肿瘤不生长、面神经功能未改变可随访观察,半年-1年MRI增强扫描;生长缓慢、症状渐重,HB II-IV可根据具体情况放疗或面神经减压;如肿瘤较大、面神经功能差,HB IV-VI应该手术。一般来说,由于手术切除肿瘤必然造成面瘫,因此,面神经瘤在患者未出现面瘫症状时不宜手术,通常待患者出现面瘫,且面神经功能HB III级以上时为手术合适时机。
根据肿瘤累及位置,手术可选择经乳突、颅中窝、颅后窝径路。若无听力也可经迷路径路,或联合径路。手术切除肿瘤及受累的神经段,肿瘤切除时要有一定长度的安全缘,面神经的远端和近端边界应送冰冻切片,在保留的神经尚未证实有无残留的肿瘤细胞前,切不可行神经移植。切除的神经干可用耳大神经、腓肠神经进行移植,以恢复面神经的连续性。也可采用面-舌下神经吻合修复。
本例患者肿瘤较大,广泛累及中后颅底、颞骨岩部及颈内动脉颞骨内水平段及内听道段面神经。可采用的径路有颅中窝径路、颅中窝+乳突径路、扩大迷路径路颞骨近全切除,因患者曾行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面-舌下神经吻合可在同一切口内施行,故本次手术行颞骨近全切除,完全清除肿瘤后I期重建面神经功能。
本文是杨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