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椎板切除治疗椎管肿瘤
——简便、安全、微创、效佳,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
椎管内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先行全椎板切除, 即将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双侧椎板, 甚至关节突切除来显露椎管内结构,而后在椎管内解剖分离肿瘤再行肿瘤切除。传统方法创伤大、出血多、卧床休息时间长, 且术后脊柱稳定性差。一般要求术后至少需卧床2周才能开始下床活动,3个月内禁止脊柱过伸和过屈活动,即使如此,术后常因脊柱稳定性下降后期并发脊柱畸形等并发症。近年来该治疗技术有所改进,即半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该技术简便、安全、创伤小、疗效佳,能更好地维持脊柱的解剖生理功能, 防止术后椎体滑脱、脊柱畸形及腰背疼痛。
脊柱是人体直立的支柱, 它承受挤压、抗张、剪切、弯曲和旋转等应力。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前柱含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 中柱是后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 后柱包含后关节囊、黄韧带、脊椎的附件、关节突和棘上、棘间韧带。生物力学实验证实脊柱中、后柱结构对脊柱稳定性极为重要。这些结构损伤将影像脊柱稳定性。
半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方法是:术前先根据CT、MRI影像确定肿瘤部位,术中再次用C臂机透视准确定位,术中由肿瘤所在椎管为主侧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一侧骶棘肌,显露一侧椎板。椎板暴露的范围按CT、MRI片所示肿瘤部位、大小而定。切除的椎板范围内侧达棘突根部,外侧在关节突内缘,上下以正好能暴露肿瘤上下缘为准,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全椎板切除技术相比较,前者优点是:1.术中暴露范围少,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 可早期下床活动行走,手术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术中未切除小关节, 未切除棘突和棘上、棘间韧带, 术侧椎板仅为小范围切除, 对侧椎板仍保持完好, 对侧肌肉仍附着于棘突、椎板上,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后柱的结构破坏甚小,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切除好,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
杨国平
本文是杨国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