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诊疗名词解释大全
一、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1.直肠指检DRE(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说明:医师用手指经直肠触摸患者的前列腺,检查前列腺有无异常的体格检查。
应用及评价:简单易行且无损伤,是常规前列腺癌检查之一,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有重要的价值。但其不足在于只能了解前列腺后壁情况,只能检查出25%的前列腺癌。
2.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说明:正常前列腺癌组织或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的一种酶,绝大多数的PSA被分泌到精液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血液,一般血清PSA<4ng/ml。当出现前列腺癌时,正常腺体管腔遭到破环,大量PSA进入组织间隙,进而进入血液,使得血清PSA急剧升高。
应用及评价: PSA目前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但PSA升高并非意味着一定患前列腺癌,其他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性前列腺炎等也可出现血清PSA升高。
3.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说明:应用特定的直肠探头,发射高频声波经由直肠探测前列腺,可以提供相当高品质的前列腺癌图像,并以此了解前列腺癌病灶情况,测量前列腺大小和引导对不同区域的前列腺组织的活检。
应用及评价:前列腺癌在TRUS多显示为低回声结节,但其诊断特异性较低,其他性质的前列腺病变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梗死等亦可表现为低回声结节。
4.其他常见影像学检查
说明:主要的其他影响学检查有: ECT骨扫描、CT、MRI、PET-CT等。这些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了解有无远处脏器或淋巴结转移。
应用及评价: ECT有助于了解有无骨转移, CT和MR可以帮助判断有无内脏转移及肿大淋巴结,MRI 还可观察前列腺病灶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PET-CT 有助于了解无远处转移。
5.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ansrectal prostatic biopsy)
说明:应用特定的穿刺枪,经直肠壁穿入前列腺,获取 6-18 条组织,目前常采用超声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空心针穿刺活检,利用直肠超声对穿刺活检部位加以准确定位。
应用及评价: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一般穿刺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条越多,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越高。
6.Gleason评分
说明:将前列腺癌主要形态等级与次要形态等级相加可得 Gleason评分(2-10): 2-5分属于高分化低度恶性;6-7分属于中分化中度恶性;8-10分属于低分化高度恶性。
应用及评价:Gleason评分高表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越大,越容易出现进展和转移,预后越差。
7.TNM分期
说明:TNM 分期系统中: 1, T(“T”是肿瘤一词英文“Tumor”的首字母)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邻近组织受累范围的增加,依次用 T1~T4 来表示。 2, N(“N”是淋巴结一词英文“Node”的首字母)指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受累情况。淋巴结未受累时,用 N0 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 N1~N3表示,3, M(“M”是转移一词英文“metastasis”的首字母)指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没有远处转移者用 M0 表示,有远处转移者用 M1 表示。在此基础上,用 TNM 三个指标的组合(grouping)划出特定的分期(stage)。
应用及评价: TNM 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每一种肿瘤的 TNM分期系统各不相同,因此 TNM 分期中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在不同肿瘤所代表的意思不同。TNM 分期中 T,N,M 确定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总的分期,即 I 期,II 期,III 期,IV 期等。有时候也会与字母组合细分为 IIa 或 IIIb 等等。I 期的肿瘤通常是相对早期的肿瘤有着相对较好的预后。分期越高意味着肿瘤进展程度越高
二、前列腺癌治疗方法
1.等待观察
说明:主动监测前列腺癌的进程,在出现病变进展或临床症状明显时给予其他治疗。
应用及评价:适用于低危前列腺癌(PSA 4-10 ng/ml,GS<=6,临床分期<=T2a)、治疗伴随并发症大于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治疗的晚期患者和预期寿命短的患者。
2.根治性手术
说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有几种主要术式:经会阴、经耻骨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以及机器人根治术。
应用与评价:根治术用于可能治愈的前列腺癌。手术适应证要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患者预期寿命和总体健康状况。尽管手术没有硬性的年龄界限,但应告知患者,70岁以后伴随年龄增长,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将会增加
3.外放射治疗
说明:外放射治疗主要就是利用射线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治疗,杀灭癌细胞或使癌细胞失活。前列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具有疗效好、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各期患者。
应用及评价:早期患者(T1-2N0M0)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其局部控制率和 10 年无病生存率与前列腺癌根治术相似;局部晚期前列腺癌(T3-4N0M0)治疗原则以辅助性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转移性癌症可行姑息性放疗,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4.近距离放疗
说明:近距离放疗是将放射源密封后直接放入拟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进行照射。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包括短暂插植治疗和永久粒子种植治疗。
应用及评价:放射粒子植入较常用,常用125碘和103钯,半衰期分别60天和17天;短暂插植治疗常用192铱。
5.内分泌治疗
说明:任何可以降低体内雄激素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和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的治疗方法均可称为内分泌治疗,该名词常与雄激素剥脱治疗(ADT)混用。
应用及评价: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1)去势治疗;2)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3)间歇内分泌治疗;4)根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5)辅助内分泌治疗。
6.化疗
说明:应用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来治疗前列腺癌。目前化疗已成为内分泌治疗失败后的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标注治疗方式。
应用及评价:前列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多西他赛、米托蒽醌、长春新碱、雌莫司汀、依托泊苷等。目前研究已证实多西他赛能有效延长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7.同位素治疗
说明:又称核素治疗,将带有放射性的物质由静脉注入人体,该物质会特异性沉积于全身骨骼,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β 射线的杀伤作用,控制骨转移灶、缓解骨转移疼痛。
应用及评价:是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手段,目前运用最多的是锶-89和钐-153,镭-238主要用于多发广泛性骨转移疼痛。
三、前列腺癌治疗的基本概念
1.生化复发
定义:根治性治疗后,血清 PSA 值再次升高,通常将根治性手术后 PSA≥0.2ng/ml,定义为前列腺癌的生化复发。
应用及评价:是前列腺癌进展发生临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前兆,应对此类患者做进一步全面的全身评估,以判断是否已发生临床复发。
2.去势
定义:是指以外来方式除去生殖系统或使其丧失功能,前列腺癌的去势治疗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
应用及评价:一般以血清睾酮低于 50ng/ml 作为去势水平。
1) 手术去势
定义:采用手术的方法切除患者的双侧睾丸,使正常情况下由睾丸所产生的睾酮迅速且持续下降至去势水平。
应用及评价:主要缺点是无睾丸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同时患者需要接受一次创伤性手术,无法接受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优点是费用低廉,手术后血清睾酮可在 2 天内迅速将在去势水平,利于快速控制病情。
2) 药物去势
定义: 运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HRHa)皮下注射达到去势的目的, LHRH-a是人工合成的作用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作用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通过反馈性抑制,使睾酮达到去势水平。
应用及评价:主要缺点是费用较高,血清睾酮下降较慢,且有一过性睾酮升高现象,可能出现“闪烁反应”;优点是免除创伤,保留男性器官,部分患者可接受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主要药物:诺雷得®(戈舍瑞林)、抑那通®(亮丙瑞林)、达菲林(曲普瑞林)等。
3) 闪烁反应(Flare-up)现象
定义: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中,初次使用 LHRH-a 时,由于垂体一过性释放大量 LH,导致睾酮的合成和分泌一过性升高,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造成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造成前列腺尿道受压(尿线变细或尿潴留)、骨转移疼痛加剧或脊椎压迫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出现截瘫)等现象,称为“闪烁反应”。
应用及评价: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中上述症状不明显,而仅出现血清睾酮和血清 PSA等指标的明显升高,这种情况称为“生化闪烁”。
3.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RPC(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定义:经过初次持续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疾病依然进展的前列腺癌。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血清睾酮达去势水平(<50ng/dl 或<1.7 nmol / L)。
(2) 间隔 1 周,连续 3 次 PSA 上升,较最低值升高 50%以上;或影像学进展:骨扫描发现32个骨病灶或RECIST评估软组织病灶增大
应用与评价: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仍有活性,因此必须继续雄激素抑制治疗。采用药物去势的患者若血清睾酮未达去势水平,则应行手术去势或雌激素治疗,使睾酮达去势水平。醋酸阿比特龙可阻断包括睾丸、肾上腺和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雄激素生物合成,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体内乃至肿瘤细胞内的雄激素水平。
本文是王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