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崴脚会“经常崴”吗?
崴脚是骨科、急诊最常见的损伤,占运动损伤的第一位,可以说90%的人一生中都有过崴脚经历。崴脚后伴随而来就是肿胀和疼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活动活动脚腕,若没有疼痛或只是轻微疼痛,就不在意了。即使到了医院,医生说要制动(即禁止活动、多休息),很多人也认为是小题大做。
殊不知,崴脚后如不立即有效固定、制动,受伤的韧带会在异常位置修复,减弱维持踝关节稳定的力量,致使崴脚会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时不时来一次,这种情况专业的称呼叫做“习惯性崴脚”。另外还有人会落下踝关节疼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韧带撕裂处疼,但由于踝关节长期不正常受力,将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据相关数据统计:
踝关节扭伤的患者中有40%会发展成为习惯性崴脚;
踝关节扭伤的复发率为42%;
约有47%的踝关节扭伤患者报告在相同的踝关节发生重复性扭伤;
在运动员人群中更为可怕,相关研究发现专业运动员踝关节扭伤的复发率高达70—80%。
你有过崴脚经历吗?如何发生的……
踝关节是由胫骨以下的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结构,容纳距骨滑车,结构形状类似“卯榫”。
我们的踝关节是由这几块骨头和连接它们的韧带、肌肉共同构成的。它们就像自行车车链子和齿轮之间的关系,它们咬合得好,磨损就小,使用寿命长,反之就会出现松动,磨损加剧,使用寿命短。
人在行走、跑跳、运动时,足踝部在神经的支配下不断的调节空间位置,以适应人的运动状态。如果这种调节发生异常,或者有异常外力作用于足踝部,人体不能做出调整,踝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正常的活动度时,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
但由于骨头很结实,大多数的踝关节扭伤不会造成骨折,所以往往造成韧带的断裂,其中外侧副韧带拉伤/撕裂甚至断裂的比较多见。但在快速奔跑落足或从高处坠落时,往往是足外侧缘着地,足跖猛然内收,引起踝外侧韧带因牵伸而扭伤,甚至部分撕裂,严重的还可合并踝关节撕脱性骨折。
常见的足踝部损伤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足踝部的骨折,称之为“关节骨折”或“踝关节骨折脱位”;另一种没有骨组织的损伤,仅有软组织损伤,我们称为“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即“崴脚”。
发生崴脚后要第一时间确定是否有骨折?
可疑骨折表现:
§ 在内踝尖至胫骨远端6cm的后内侧面有骨压痛;
§ 在外踝尖至胫骨远端6cm的后外侧面有骨压痛;
§ 第五跖骨基底部有骨压痛;
§ 足舟骨有骨压痛;
§ 扭伤后即刻和在急诊室内就诊时均不能自行站立行走4步。
崴脚,你是不是也犯过以下错误?
错误一:不把崴脚当回事,甚至在崴脚之后自行掰弄脚骨,甚至刻意剧烈活动,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活动活动筋骨就行了,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且容易出现新的损伤。
正确的做法: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制动处理。
错误二:立即局部热敷,这是非常错误的!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速局部出血和肿胀。
正确的做法:立即冷敷。
错误三:崴脚没必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正确的做法:踝关节一旦发生扭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认为当时没什么事,等到几周甚至一个月后肿胀、疼痛症状仍没有好转才想着去看医生。
崴脚后,第一时间的正确处理很重要
(正确及时治疗+康复锻炼显著降低发生率)
(1)损伤初期(48小时内):
保护受伤的部位,使之不受二次损伤,条件允许时,可以使用夹板或临时固定物使受伤部位得到更好的保护,以免因为外界因素导致未撕裂的韧带或者未骨折的骨头发生骨折。
在确诊无骨折情况下(需专业人士检查确诊),在疼痛能够忍受范围内,适当负重及活动(负重量以疼痛VAS评分:4/10以内为准)。
RICE原则:
●Rest(休息)
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
●Ice(冰敷)
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挛缩,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毛巾包裹住冰块,以免冻伤。(注:冰敷仅限伤后48小时内)
●Compression(加压)
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比如丝袜)包裹住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包扎(松紧适度)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
●Elevation抬高
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2)48小时以内禁忌做:
HARM:
§ H-Heat(热疗):含发热、有刺激性的药膏。
§ A-AIcohol(酒精):增加肿胀,影响供血。
§ R-Run(跑动):加重组织受损。
§ M-Massage(按摩):诱发局部出血,加重肿胀疼痛。
(3)48小时后:
§ 稳定期(伤后48小时):
-治疗重点是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物理治疗、按摩、中药外敷等方法促进创伤恢复;-支具保护、局部制动至创伤愈合(选择性)。
§ 恢复期(局部肿胀消失后):
-物理治疗:渐进进行损伤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以及尽早的介入运动治疗,促进愈合的同时避免损伤后遗症;
-辅以物理因子治疗,促进疤痕软化、防治瘢痕挛缩。
崴脚后,建议进行五种训练
1、增加踝关节活动度训练
a踝关节背伸牵拉
b踝关节跖屈牵拉
c踝关节内翻牵拉
d踝关节外翻牵拉
向后、前、内、外牵拉脚至极限并坚持15秒,复原,重复10次。
2、等长力量训练
a踝关节外翻等长力量训练
b踝关节内翻等长力量训练
坐姿,患足内侧/外侧抵住桌腿,墙面或门板,向内侧/外侧用力使肌肉收缩并坚持15秒钟,复原,放松10秒,重复5~10次。
3、抗阻力量训练
a踝关节背伸抗阻力量训练
b踝关节跖屈抗阻力量训练
c踝关节内翻抗阻力量训练
d踝关节外翻抗阻力量训练
4半负重训练
a坐姿,小腿肌肉提升练习:坐在椅子上,患足放在地面上,保持脚趾在地面上尽量提起脚后跟,复原,重复10次。
b单腿站立:扶拐、桌子或其他固定物体站立,体重向患足分担部分并维持该姿势15秒钟,再把体重放到健侧脚上,重复10次。
5完全负重训练
a单腿站立:站立,提起健侧脚,使体重完全由患足负担,坚持15秒钟,复原到起始姿势,重复10次。
b平衡训练
c下蹲训练
远离崴脚风险,从生活点滴做起!
0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路况,在高低不同的路面上行走容易发生脚扭伤,尽量避免在出行时选择这类路径,如果无法避免,请提高注意力,走路不要玩手机或者进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动作,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出行安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