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胎蛋白(AFP)升高临床意义解读
一、临床检测意义:
1、AFP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AFP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AFP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结合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发现明确占位者,可以明确诊断。当然AFP阴性,如果影像学检测有明确占位,需要结合其他检测,如PIVKA-II(异常凝血酶原)等。
2、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AFP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同时PIVKA-II检测一般都为阴性,有利于鉴别诊断;或者结合AFP异质体也可以鉴别诊断。
3、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AFP也随之下降,血清AFP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AFP浓度在500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AFP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4、AFP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患者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如果治疗后出现AFP下降,也是良好预后的一个标记。
二、建议:
1、如果有肝炎病史或者HCC家族史,建议定期复查AFP,一年3-4次。
2、如果有肝硬化伴肝功(ALT,AST)正常,发现AFP升高,更应该密切随访,同时联合肝脏影像学检测;如果肝脏影像学无提示,及时复查生殖系影像学检测。
3、如果ALT较高伴随AFP升高,大多是肝细胞良好再生标记或者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标记,只需要定期观察即可。
4、怀孕的病友,如果出现AFP升高,注意定期做好围保工作,及时与妇产科沟通即可。
本文是孙普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