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普增
孙普增 主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

再谈『肺炎支原体肺炎』

179人已读

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 是一种常见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MPP 多在秋冬时节,随着冬天的到来,目前MPP发病率明显上升,本文对 MPP 进行初步阐述和总结。

一、哪些情况需要警惕支原体肺炎?

1. 临床症状特点:大多起病不急,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一般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也有个别重症甚至死亡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仅仅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但也可出现肺外症状(表 1)。

表 1 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特点

2. 表现家庭、人群聚集性时:MP 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3. 好发人群:MPP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来 5 岁以下儿童 MPP 的报道有增多。

4.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正常,少数患者可升高。

当符合上述四项时,需要警惕支原体肺炎。

二、肺炎支原体肺炎会传染么?

肺炎支原体广泛分布自然界中,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够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其引起的肺部感染,可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 1~3 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口、鼻分泌物可引起感染。

三、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非典型性肺炎:其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和细支气管炎。

1. 胸片和肺 CT 特点(表 2)

表 2 肺炎支原体肺炎胸片和肺 CT 特点

2. 具体影像表现如下:

图 1:右肺纹理增多、模糊及网状阴影

图 2:右肺支气管壁增厚

图 3:左肺下叶多发散在点片状密度增高影

图 4:左肺下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图 5:左肺下叶可见实变影

3. 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表 3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鉴别

四、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1. 诊断标准:临床上有肺炎的表现和/或影像学改变,结合 MP 病原学检查即可诊断为 MPP。

MP 病原学检查包括:

1)单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 ≥ 1:160;病程中双份血清 MP 抗体滴度上升 4 倍及以上;

2)MP-DNA 或 RNA 阳性。符合以上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研究显示核酸和血清学 2 种方法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开展联合检测。

2. MP 病原学检测(表 4):

1)血清测抗体方法(冷凝集试验 (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2)肺炎支原体培养;

3)核酸检测。

表 4 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方式

五、支原体肺炎该如何用药?

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同 CAP,如对于剧烈咳嗽者应适当给予止咳药物。

2. 肺炎支原体 (MP) 感染有一定自限性,多数病例不经治疗可自愈,但早期适当选择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和减轻患者症状。

3. 抗生素选择(表 5)

表 5 支原体肺炎治疗药物选择

六、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前尚无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1. 支原体肺炎患者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仍有传染性,应避免接触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婴幼儿,并对患者所使用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2. 高发季节避免逗留于人口密集区进行预防,人口密集区佩戴防护口罩。

3.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勤通风。

4. 感染后虽然可以长期有 IgG 抗体,但是免疫力不会长期存在,需提高免疫力:适当运动,避免熬夜,减少吸烟及被动吸烟。

♥【往期链接

《肺炎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专题超链接

孙普增
孙普增 主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