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冲 三甲
王冲 副主任医师
北京胸科医院 结核外科

原创 | 气胸的形成和治疗

4436人已读

一、正常胸腔的呼吸过程

胸腔和肺的关系就像在一个纸箱中放入一只气球。随着纸箱体积的变化,气球会变大或缩小,从而完成通气过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王冲

HDF <a href=

因此,正常的呼吸过程需要以下条件:

1、呼吸肌正常工作

2、胸腔密闭

3、肺组织完整没有破损


二、气胸的形成

气胸的定义: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胸膜腔就是上图中气球和纸箱之间(胸廓和肺之间)的潜在腔隙。

气体的来源要么来自破损的胸腔,要么来自破损的肺组织。因此,常见的气胸原因,或说病因有:

1、痩高体型的男性(BMI<20),因胸廓较长、胸腔容积较大,单位肺泡体积较正常略大,在肺尖部尤其明显,故容易在肺尖处形成肺大泡,大泡破裂形成气胸。

2、长期吸烟,导致肺气肿,肺泡质量变差、相互融合形成肺大泡,肺泡或大泡破裂形成气胸。

3、肺癌等恶性肿瘤,可引起肺泡破裂。

4、肺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肺部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肺泡破裂。

5、外伤引起的胸腔开放性损伤,外界气体进入胸腔。

6、其它少见因素,如遗传性气胸、月经期气胸、妊娠期气胸、不明原因气胸等。月经性气胸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需要一并处理。


三、气胸的主要症状

气胸导致肺萎缩、塌陷,影响正常呼吸功能,严重的气胸或本身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其主要症状有:

1、突发性呼吸困难,如胸闷、气喘、活动后气喘等,身体好的患者可能仅有轻度胸部不适,老年人可能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缺氧表现。

2、胸痛:一般不重,为拉扯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感可与呼吸同步。

3、皮下气肿:多见于外伤导致的气胸,气体从伤口撺入皮下,提示气胸量较大、患者病情较重,有张力性气胸可能。

4、贫血、血压下降:外伤引起出血;或气胸时粘连带撕裂出血,导致血气胸。提示出血量较多,需急诊手术。

5、其它不特异症状:如咳嗽、哮喘发作等


四、主要检查

一旦出现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或胸部不适,就近到医院检查。主要检查:

1、胸片,明确是否有气胸,判断气胸量,一般<30%时有自行吸收可能

2、心电图,与心绞痛进行鉴别

3、胸部CT:不必须,通过引流后若肺复张可以通过胸部CT判断是否存在肺大泡,为手术提供依据。

4、肺功能:因为可能导致气胸加重,一般不做此项检查。用动脉血气分析代替肺功能来评估患者心肺功能。


五、治疗原则

明白气胸的原理,治疗原则就很明了:

1、胸腔有破损的尽快“修补”,如处理外伤伤口。

2、引流胸腔内的多余气体,又叫闭式引流

3、肺上的破口若不大,可以让它自行长好。(如何判断破口大小?气胸量大的,破口大;漏气厉害的破口大)

4、经过引流,漏气仍然严重,或气胸复发可考虑手术治疗。第一次气胸引流治好了,可以不手术

5、吃药、看中医没什么用,还不如加强营养,让肺泡自己长好,如果破损肺泡自己长不上,只有通过物理的办法切除或修补,任何药物都是无能为力的。


六、手术方式

手术有修补术和切除术两种,后者用的更多。

1、修补术,主要用于肺部没有明显病变,术中发现有漏气部位,进行修补。目前使用较少。

2、切除术,术前CT提示有肺大泡、肺部病变(良性或恶性),则进行切除,根据病变大小行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

3、有时进入胸腔后没有发现漏气部位,也没有明显肺大泡等表现,但在肺尖可见胸膜皱缩、增厚、凹凸不平,提示这部分胸膜存在“反复损伤-修复”,一般会给予切除。

4、胸膜固定术,即让胸壁和肺粘连,消除潜在胸膜腔。常用的办法有向胸腔内注射高渗液体(如50%葡萄糖)、刺激性药物(如白介素2),术中在胸壁表面涂抹碘酒、碘伏,或摩擦胸壁造成渗血,促进粘连。胸胸膜固定术效果不确切,有很多大夫认为没什么作用,因此很少单独使用。通常切除肺大泡同时,用胸膜固定术增强疗效。

5、微创or开胸?绝大多数气胸患者可以通过胸腔镜微创进行手术,但如果气胸是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感染性疾病,或较严重的肺癌导致,有开胸手术可能。


七、治疗效果

首先要强调的是,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必要措施,哪怕准备做手术,先进行引流排气也是没错的。

1、单纯引流:约50%的患者会复发,复发后几乎100%第三次复发。所以,首次得气胸可以暂不手术,多次同侧气胸,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一般复发率低于5~10%。

3、如果患者是老年人、长期吸烟者,气胸可能是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等疾病的继发表现,这时气胸就是一个次要疾病,手术治疗效果要看上述原发病是否能控制。切除后余肺体积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完全膨胀。总体效果要略差于单纯气胸。

4、术后加强营养,多下地活动,适量咳嗽可以促进肺复张。

5、若术后仍有气胸,可能有以下情况:(1)若不漏气,可能是剩余肺组织体积过小,或胸廓过长、体积过大(瘦高患者多见),不能完全填满胸腔,这种情况可以负压吸引、延迟拔管,尽量排出胸腔内气体,若最终气体不能完全消失,也可以拔管,定期复查,一般3个月之后胸腔内残腔会减小甚至消失。(2)若有漏气,则不能拔管,可向胸腔内注射白介素2、高糖溶液等促进肺与胸壁粘连,若仍然无效,则需二次手术或长期带管引流。

6、引流后为避免气胸复发,应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压力剧烈增加的动作:如突然大笑、咳嗽,便秘时非常用力排便,长时间闭气,胸部撞击,坐飞机上高原(适应时间太短)等等。


八、三个典型病倒

病例一

男性22岁,身高170cm,体重54kg,BMI=18.7。突发胸痛、胸闷10天入院。胸部CT提示左侧气胸,量约10%。左肺尖胸膜增厚、条索,继发性肺结核可能。

完善检查后行胸腔镜左肺上叶楔形切除。

术后恢复良好

HDF 气胸2.png

点评

1、年轻男性,BMI 18.7,典型瘦高体型,是气胸好发人群(也是结核好发人群)。

2、术前CT可见左肺明确病灶,考虑气胸与此有关,故虽第一次气胸,仍积极手术治疗。

3、手术效果满意,气胸完全消失。

4、病理未查到结核证据,提示左肺病变可能是慢性炎症。


病例二

男性,43岁,180cm,90Kg,BMI=27.8。既往肺结核史,左侧胸膜炎史。吸烟指数60包年。

突发胸痛13天,胸片诊断气胸,行闭式引流术后持续漏气。CT提示双肺多发硬结灶、条索、大泡,左胸膜结节,考虑气胸,继发性肺结核伴左胸膜结核瘤。

完善检查后行胸腔镜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又于半年后行开胸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两次手术病理均为肺大泡,慢性肉芽肿性炎伴坏死,TB-DNA阳性。目前恢复良好,双肺病变大部分切除,剩余病灶稳定。

HDF 气胸3.png

点评

1、该患者既往结核史、重度吸烟史,CT上可以看到典型结核结节、肺大泡、肺气肿表现,结核和肺大泡均是气胸的高危因素

2、因为双肺尖都有大泡,所以分期手术治疗。但其实回头看,左侧既往有结核性胸膜炎史,肺与胸壁已完全粘连(术中也确实如此),左侧发生气胸概率基本为0,手术并非必须。

3、这位患者和第一位患者一样,并没有把所有病灶都切除,仅仅切除了可能导致气胸的病灶。原因有三:(1)肺部结核病灶一般多发,很难完全切除干净;(2)肺组织复张需要有足够肺容积,肺切得太多,术后可能因体积太小无法将胸腔填满,得不尝失;(3)CT上看肺上结核病例均为陈旧性病变,结核复发概率极低,没必要全部切除。

病例三

男性,62岁,168cm,51Kg,BMI=18.1。无吸烟史。体检发现左肺上叶占位、阻塞性肺炎、肺大泡。

术前检查过程中大泡破裂,突发呼吸困难,考虑张力性气胸,给予闭式引流排气。引流后,肺持续漏气,左肺下叶新发炎症,患者虽然一般状况较差,但还是冒险做了手术。

术后病理提示鳞癌,IIA期。术后两个月复查CT,左肺下叶由于固有体积较小,无法完全填满胸腔,仍有少量气胸,下叶炎症完全吸收。

HDF 气胸4.png

点评

1、这是一例肺癌继发肺大泡,肺大泡破裂引起气胸的患者,由于患者本身肺功能较差,当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缺氧症状,紧急闭式流后好转。但因为肺质量差,破口无法自行愈合,同时合并肺癌,因此有手术的必要,但风险也很大。

2、左上叶是比较大的肺叶,由于患者左下叶体积较小,无法完全填满胸腔,术后带管时间较长。但最终恢复还算满意,虽有少量气胸残留,但已不影响正常生活。

3、最终影响患者生存的是原发病,也就是肺癌的治疗效果。


九、总结

1、肺破损或胸外伤可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形成气胸,最常见原因是肺大泡破裂

2、胸痛、呼吸困难是主要症状

3、30%以下的气胸可以观察,但若有明显症状需引流

4、引流效果不好,气胸反复发作需手术治疗

5、单纯气胸手术疗效很好,合并结核、肺癌等疾病效果可能较差

6、微创手术是主流

王冲
王冲 副主任医师
北京胸科医院 结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