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吕晓娟
吕晓娟 主任医师
杭州市儿童医院 儿内科

小婴儿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自然痊愈的病例

3515人已读

我在好大夫里的医学科普文章,关于《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的科普文章点击率很高,里面就常见的病因做了讲解,宝妈也可能就自家宝宝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问题感到困惑,可以先看这篇科普文章。

今天就一个小婴儿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自然痊愈的病例分享下:

一个小宝宝出生后2个月余时,检查血常规时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之后一直我的门诊随访。我也曾给“利可君”口服促进粒细胞增生,口服半个月后中性粒细胞升高不明显,就干脆什么药都不用,每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

随访期间叮嘱家长,避免与周围感冒人接触。孩子抵抗力不错,随访3个月期间,都没有感冒发热出现。生后5个月余,再门诊复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已经恢复正常范围。

IMG_20200623_181758.jpg

IMG_20200623_182006.jpg

IMG_20200623_181829.jpg

IMG_20200623_181845.jpg

宝宝从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到自然痊愈,经历了3个月左右时间。

中性粒细胞进入周围血后,一半分布在血循环(循环池)中,另一半附着在血管壁(边缘池)上。白细胞计数只反映血循环中细胞的数量,附在血管壁的中性粒细胞,血常规里体现不出来。

当剧烈运动或注射肾上腺素时,附着在血管壁上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流,可以让粒细胞数增高。

小婴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这类小婴儿,在没有出现反复感染前提下,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吸附在血管壁上的中性粒细胞多,导致血常规化验出现假性的持续性粒细胞减少。

医学上可以通过下面试验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血管壁上粒细胞减少:

(1) 运动试验:若运动前检查粒细胞减少,运动后增至正常,说明附着在血管壁上的中性粒细胞增多,此为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3-4个月左右的小婴儿,运动量本来就很少,这试验做起来不准。

(2) 肾上腺素试验: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0. 1ml, 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10、15、30分钟分别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若注射后粒细胞升至正常,说明粒

细胞减少由于附着在血管壁上的粒细胞增多;或由于脾脏增大,用药后脾脏收缩而致粒细胞上升。

2f5e62c6b7284bd699be4ddfb7c5da27.jpg

该病例小婴儿,病程中没有反复感染,所以没有进一步检查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因。生后5个月,中性粒细胞自行恢复正常,因为没有进一步检查,包括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循环性粒细胞减少。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病因都可能引起小婴儿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工作中,小婴儿,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更多是免疫性因素导致粒细胞减少,在抗自身中性粒细胞抗体被消耗后,粒细胞也就慢慢恢复正常范围。

有些娃,口服利可君1周左右也能恢复正常范围。有些娃,中成药养血补气调理也有一定作用。

针对不同娃,结合临床表现,既往病史,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反复感染史的,一定要去寻找病因。

所以对不同的宝宝,同样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问题,治疗也是个体化的。

502ebf9999674305aaa957e569973b24_th.jpg

重点提醒:当家有宝宝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先去专科医院就诊,排除可能的病因至关重要!!!专业儿科医师需要逐个排除可能的病因,在排除危险因素后,再做中长期的随访观察。


吕晓娟
吕晓娟 主任医师
杭州市儿童医院 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