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须知】噪音对宝宝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期的宝宝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容易受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光线、触觉刺激、疼痛和噪音等。其中噪音污染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不管是电话铃声、夜间安静时的谈话声、家庭电器产生的声音,都可能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睡眠休息,而且还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甚至与新生儿死亡率有一定关联。
临床观察发现,暴露于噪音环境下的新生儿,经常表现为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加、血压升高甚至血氧饱和度下降,随之会出现易激惹、哭闹和睡眠紊乱等异常表现,这主要与噪音作为应激源,刺激新生儿产生应激反应,从而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
宝宝在新生儿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的睡眠规律。但噪音却会打乱新生儿的睡眠规律,造成突然的睡眠中断,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而这种睡眠状态的改变,也大大增加了宝宝哭闹的频次,让家长负担加重。一直不能形成规律睡眠的宝宝,大脑微观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可发生潜在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噪音干扰还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引起新生儿体重增长缓慢,延长恢复出生体重所需的时间。研究发现,同为住院的早产儿,如果在相对安静伴有优雅音乐的环境中,宝宝的吸吮能力和胃肠蠕动功能都有所增强;相反,处于噪音环境下的宝宝则体重增长缓慢,吸吮力差,平均住院时间长。
不仅如此,有研究者通过随访发现,一些学龄期和青春期存在认知缺陷和行为障碍的孩子,可能与新生儿时期过多的噪音暴露有关。宝宝在接受噪音刺激后有明显的行为反应,这种反应即便在刺激消失后仍会表现为不安的异常情绪,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最初的安静状态,部分孩子长大后甚至会出现多动症的表现。
长时间受到噪音的影响,新生儿的听力将受到损害。研究发现噪音能使得新生儿听力暂时减退、听觉敏感度降低、听阈升高,甚至会使部分新生儿到了儿童期、成年期也无法正常辨别某些声音的频率。国外动物实验显示噪音会通过削弱小鼠的下丘脑神经元的敏感性来造成听力受损。
既然噪音危害如此之多,家长们平时就要注意给予宝宝一定的防护。首先房间要有较好的隔音,平时尽量避免大声喧哗,特别是夜间,即使较低声音的谈话都可能成为噪音。其次可以适当在一天当中的某些时间段给宝宝使用耳罩或耳塞,但要注意选好材料,避免在使用期间对宝宝的耳廓、外耳道等造成压迫和伤害。另外,舒缓和优美的音乐声对宝宝的听觉和神经发育都是有益处的,可以在白天播放,但是音量一定不能太大。
参考文献
【1】Kihal-Talantikite W, Padilla CM, et al. An 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ivation, noise and infant mortality: an ecological study. Environ Health. 2013 Dec 16;12:109. doi: 10.1186/1476-069X-12-109.
【2】周伟, 荣箫.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环境与早产儿脑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14) :1053-1056
【3】赵丽金, 赵敏慧. 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及降低噪音措施研究进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 28 (4) :481-483
【4】Arnon S, Shapsa A, et al. Live music is beneficial to preterm infant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 Birth. 2006 Jun;33(2):131-6
本文是靳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