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危重急症之—肱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腋血管损伤
前期讲述了骨科致命性急症之一的腘血管损伤,得到大家广泛关注,是最近发帖中阅读量较高的帖子。我想,也许是标题吸引了大家,更有可能是很多非医学专业的朋友对“骨科也有致命性急症”一知半解,所以我想把骨科中其他的一些危重急症和大家做进一步交流、探讨。今天来讲一下上肢损伤中的危急重症之—肱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腋血管损伤。
话说2016年8月的一天,从无锡某院转诊来一个中年男性患者,被机器绞伤右上肢,外院经过查体发现无血供,紧急转诊我院,到院时间距伤后大概不到2小时。当天是我急诊值班,经我院急诊绿色通道行相关检查后即进入手术室。术前查体发现患者腋窝周围开放性伤口,有较多渗血,还好无活动性出血,经心电监测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尚平稳,但右上肢肢体皮温明显变低,触摸尺桡动脉均无搏动,经手持式多普勒听诊腋窝伤口下方、肘部、腕部均无血流信号,明确是一个肱骨干开放性骨折合并腋血管损伤。进一步检查其他部位,明确无明显重要脏器损伤。(见下图)
如前所述,四肢大血管损伤如果处理不当,轻则截肢,重则性命不保。因此,一旦明确了诊断,排除其他致命性损伤后应以最快的速度接通血管,就如之前反复强调的“黄金6小时”概念,绝对是越早修复越好!所以,等病人全麻平稳后就我立刻开始进行手术处理:第一步仍然是彻底清创,同时探查深部组织,明确具体伤情。经过仔细探查,发现肱骨上段骨折平面处即腋血管与肱血管交界处长段损伤,其中动脉长段栓塞约10cm,伴行静脉多处破口(渗血主要来源),好在旁边伴行神经连续性都存在,但也可见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损伤严重,部分肌肉已明显失活。
第二步:清创结束后重新更换敷料、器械,同时右下肢消毒铺巾(为取大隐静脉移植做准备)。术中沿原伤口向近端附加肩前方胸三角肌入路,以最快的速度将骨折复位、外侧钢板内固定处理,为后续血管修复留出充足时间。
这个病人取小腿大隐静脉时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因为前面已探查血管损伤情况,也考虑腋动脉口径较粗,所以当天我先在小腿中上段内侧做了切口,没想到这个病人居然解剖变异,在该段的大隐静脉非常细,根本没办法利用。我当时就有点傻眼了!怎么办?换条腿重新消毒?太浪费时间了!
我常和我的下级医生讲,在手术中碰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硬扛!一定记得汇报你的上级医生,他们的经验在关键时刻是可以力挽狂澜的!因此,这个时候,我让巡回护士拨通了芮院长的手机,将这个患者的情况作了汇报。芮院长很快来到手术室,看过患者情况后直接刷手上台了。他叫护士拿来驱血带,将驱血带直接捆绑在小腿中段平面,很快就看到患者足踝关节平面处大隐静脉充盈起来,根据体表情况,这个病人的大隐静脉在足部反而较粗(虽然最终相较腋动脉口径仍然相差不小,至少有两倍),我之前还没碰到过!不过有了这次经历,取小腿大隐静脉至今我还是照着芮院长的这个方法,非常实用方便!我们很快取出备移植的大隐静脉,闭合小腿切口。
由于腋血管损伤最近端位于旋肱前动脉水平,为方便显露和后续吻合血管,芮院长将前方部分胸大肌打断后彻底显露,术中将栓塞段动脉彻底切除,管腔冲洗后将大隐静脉倒置后两吻合口端端吻合,术中我采用了外翻褥式缝合,为的是尽量使口径能接近,也为了内膜更光滑,好在术中一次通血成功,再将伴行静脉破口做了吻合修复,观肢体顺利通血(距伤后约5小时)。术中冲洗、修复肌肉覆盖血管及神经,表面伤口旷置;为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臂大S切口切开减压,创面VSD覆盖。(见下图)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抗炎、抗凝、抗痉挛和各项对症处理。术后一周肢体血供都非常平稳,二期安排了一次清创缝合就闭合了创面(非常顺利!)(见下图)
后续安排了一些康复训练,出院修养。三个月后神经功能逐步开始恢复,术后六个月恢复就更理想了。下面是患者一年后的外观和功能,骨折愈合良好。由于肱二头肌损伤较重,屈肘肌力下降至四级(正常五级),不过日常生活基本没什么问题,后续钢板也取掉了。(见下图)
这个患者应该说还是非常幸运的,当时受伤部位主要涉及的是右上肢的骨骼、肌肉、血管,他的神经受损相对不重,经及时通血,最后神经功能基本都得到了恢复。实际上这一类患者受伤常由于手套、衣服被机器卷入,连着肢体被卷入,被机器挤压,往往会合并胸腹部、头部外伤、臂丛神经损伤,严重者甚至当场丧命。即使送到医院经过救治,一部分患者为了保命,直接行上肢高位截肢的绝不在少数,运气好的保住了命,也保住了肢体,但绝大多数还是会遗留一些肢体功能障碍。所以,在此呼吁广大劳动者在工作时一定要注意生产安全,严格规范操作,毕竟生命不能重来,健康才是根本。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了,感谢大家的关注!
本文是刘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