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海科 眼科继教】大泡性角膜病变

正常角膜
正常成人角膜的平均中央厚度约为550微米。角膜由前向后分为五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
儿童正常内皮细胞密度大于3500个/mm2,老年人内皮细胞密度逐渐下降至2000个/ mm2左右,成人平均为2400个/mm2。此后,当细胞密度降至700个/mm2以下时,随着水肿的发展,平均每年细胞损失约为0.6%。
角膜内皮是排列于角膜后表面的单细胞层,这层细胞通过调节眼球内房水流向角膜而保持角膜透明。角膜内皮受损或病变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缺失时,可由剩余角膜内皮细胞自然散播而补充。但是,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至400/mm2以下时,角膜内皮细胞无法维持正常的泵功能,房水进入角膜基质,角膜上皮及基质层长期持续水肿,致使角膜上皮和上皮下形成水泡,这种失代偿的晚期表现就是大泡性角膜病变。 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的角膜基质增厚水肿,上皮呈气雾状,大泡可因瞬目时摩擦破裂而暴露角膜神经丛,大泡可反复出现、反复破裂,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生。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雾视、疼痛、羞明、流泪,严重者视力明显减退甚至丧失。 很多病因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大泡性角膜病变,例如绝对期青光眼、单纯疱疹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前房肿瘤如粘液瘤,先天性异常如小角膜,手术机械损伤(如小梁切除术,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等)以及化学损伤等。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等内眼手术量的不断增加,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也日益增多。大泡性角膜病变可能发生在1%到2%的白内障手术患者中。 前房型人工晶体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1、局部滴用高渗药物、角膜保护剂或润滑剂,配戴亲水角膜接触镜。 2、角膜交联术:被认为是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争取暂时性角膜水肿减轻的一种新工具。研究发现它可以改善角膜透明度、角膜厚度和术后的眼部疼痛。 3、结膜瓣遮盖:方法有效,但影响外观,且不能提高视力。 4、角膜移植术:治疗金标准,能够缓解疼痛和提高视力 ,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移植术等。 5、前基质穿刺术( Anterior Stromal Puncture Surgery,ASP):简单易行的介入治疗方法,成本低,并发症少, 可以减轻不符合角膜移植资格的患者的症状。ASP治疗BK最重要的机制是手术诱导的纤维化。角膜神经暴露可以通过纤维化来消除,从而减少角膜知觉和疼痛。 6、光疗性角膜切除术( 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 ,PTK):角膜中的主要感觉神经丛来源于三叉神经眼部的鼻睫状支,位于基质中,即上皮下区,基质中较深的密度较低。这种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切除这些神经丛,从而减少角膜的感觉,缓解疼痛。可以通过减少角膜厚度来改善疼痛,这将有助于剩余内皮细胞维持角膜水化。 7、羊膜移植术:研究报道羊膜基质中有各种蛋白酶抑制剂,这些抑制剂对于促进上皮愈合和减少基质溃疡和炎症具有重要意义,羊膜移植可减少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的疼痛。 8、其他:CECs加Rho相关蛋白激酶抑制剂注射治疗,有效率80%,远期效果待研究。 患者,男,42岁。 主诉“左眼反复红痛伴视力下降两年余” 既往史:双眼高度近视,数年前双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左眼前房型人工晶体取出+Phaco+IOL术。 术前检查 全身一般状况良好,血糖血压稳定。眼部检查: 眼前段照相 OD OS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右眼角膜内皮计数:501个/mm2,左眼角膜内皮形态不清。 B超 诊断 左眼大泡性角膜病变 双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双眼屈光不正 拟于2020-01-07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术后第一天眼部情况 术后病理 参考文献: 1、Rom J Ophthalmol. 2017 Apr-Jun; 61(2): 90–94. 2、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2014 Jul;25(4):347–352. 3、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nnual Meeting, Chicago, Illinois. 2012 Nov 4、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6 Jul-Aug;32(4):965–968 5、INT J Med Sci. 2019; 16(5): 660–664. 6、N Engl J Med. 2018 Mar 15;378(11):995-1003.
本文是郭海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