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治疗
说起疼痛
你会想到什么
女士来大姨妈时的痛经
男士被踢中下体时的“蛋疼”
生孩子时的分娩阵痛
……
这几种痛可以说都是生活中
常见的、堪称“要命”的疼痛
除此之外
还有一种不那么常见的疼痛
人们形容它“像针刺、像刀割、像电击”
它就是被称作“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
70岁阿姨打个喷嚏脸都会痛
70岁的吴阿姨(化名)退休后本来过着含饴弄孙、乐享天伦的日子,但3年前突然袭来的三叉神经痛一步一步打碎了她平静祥和的生活。
起初,吴阿姨的右脸只是偶尔疼痛,虽然疼起来像针扎,但吃点药,忍忍也就过去了。然而吴阿姨能忍,疾病却不会“停下”伤害人体的“脚步”。
随着时间推移,吴阿姨的病发作愈加剧烈、频繁,咳嗽、打喷嚏、刷牙、洗脸、吃东西都可能会引发疼痛,如刀割一般,有时候一次发作能持续痛上半小时。
药吃了一盒又一盒,效果却越来越差。三年折腾下来,吴阿姨瘦了十多斤,用她的话说是“疼起来是生不如死的折磨”。
看着母亲一天天备受折磨,吴阿姨的儿子经过多番打听,带着她来杭州找到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洪远主任医师。
三叉神经痛为什么这么折磨人?
这要从“三叉神经”说起。三叉神经顾名思义是“有三条叉的神经”,分别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主要负责人体面部、口腔及头顶部的知觉,并支配咀嚼肌的运动。而三叉神经痛就是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因为牵涉到面部和口腔,这个病一旦发作,患者可能说话痛、吃东西痛、洗脸刷牙痛,有时甚至微风一吹也会痛”洪远主任医师介绍。
且三叉神经痛还有个特点:
早期时通常是突来忽走,刀割样、电击样的剧烈疼痛突然发作,持续几秒、十几秒或几分钟后又突然停止。一旦这阵痛过去,患者就恢复到正常人的样子。
但随着时间推移,疾病发展到后期,疼痛持续时间会变长至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一小时,发作间歇期也变得不明显,患者感觉疼痛似乎持续存在。
吴阿姨就是典型的从早期进展到晚期的病人,随着病情加重和药物敏感性下降,服药已经很难缓解她的疼痛。
血管压迫神经导致剧痛
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吴阿姨的三叉神经附近存在明显的血管压迫情况(图1),洪远主任医师建议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用人工垫片将血管神经分离开,通过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从而解除疼痛。
吴阿姨的儿子告诉洪远医师,以前也有医生建议做手术,但吴阿姨觉得自己年纪不小,怕身体吃不消,就一直只是吃药治疗。
洪远主任医师解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发病早期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根治。随着病情迁延药物的缓解作用越来越低,且长期服用药物对消化道功能和意识功能等的副作用也更加明显。
因此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年老体弱或者手术不耐受的患者。若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要及时进行外科治疗。
微创手术将血管和神经“解绑”
外科治疗中微血管减压术是首选方法,它能够根除疼痛,完整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长期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经过全面综合评估,吴阿姨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处于手术耐受范围内,洪远主任医师团队为她实施了神经内镜下血管减压术,将压迫在三叉神经根上的血管分离开。
与传统的显微镜下术相比,神经内镜下手术创伤小,医生的视野更清晰,探查范围更广,能够全方位地观察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更精准地查探血管压迫神经的位置,同时减少对邻近结构的牵拉及损伤,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手术效果算得上是“立竿见影”,麻醉药效褪去后,吴阿姨脸上的疼痛感已经消失,卧床观察三天顺利出院。
“三叉神经痛俗称为‘天下第一痛’,有个特点是不会自愈,一旦发作,之后还会间歇性反复发作。时间长了药物效果下降,给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因此患者如果明确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身体条件耐受的话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洪远主任医师说道。
同时他提醒大家,单侧面部出现刀割、电击、针刺样的剧烈疼痛,一阵一阵地发作,甚至洗脸、刷牙、触碰就会痛,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

洪远 主任医师
本文是洪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