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催乳素血症和垂体催乳素瘤
生命常常被比做一首美妙的歌,只要您用心去唱,就会唱出生命的精彩。可是当脑子里长了肿瘤,通常会被大家认为是生命即将逝去的标志!其实也不尽然,今天我们所谈的垂体催乳素瘤就没有那么可怕。
认识一下催乳素
催乳素的分子结构有3种主要的类型,形态不同,活性各异,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的比例也不一样:80%~91%为小分子催乳素,8%~20%为大分子催乳素、1%~5%为大大分子催乳素,其中小分子催乳素生物活性最强,就像单身青年,来去自由无牵挂,非常活跃;大分子催乳素与受体结合力稍差,属于低亲和性和低生物活性,故可以再转化为小分子催乳素,从而表现出与其类似的生物活性,就像婚后的两个人或三口之家,要顾家陪伴小孩,尚能有一定时间单独活动,但远不如单身之时;而大大分子催乳素的亲和性和生物活性更低,就像婚后与若多个家族成员居住在一起,需要照顾上下老小,属于自己的时间已微乎其微。
化验单上所测得的是包含以上3种的总催乳素水平,若显示轻微升高,也不用紧张,可以复查。因催乳素是一种应激激素,任何的刺激(如高脂高蛋白饮食、情绪紧张、寒冷、麻醉、手术、低血糖、性生活和运动等)都会引起催乳素短暂的升高。如果真正存在高催乳素血症时,任何时候查都会升高的。
虽然检测出催乳素升高,但是月经规律,也无其他相关异常症状,可考虑为大分子催乳素血症,这种情况可以不用处理。如果催乳素高,同时伴有临床症状,需要治疗。但是要排除一种特殊现象,影像学检查已经证实存在垂体大腺瘤,同时又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血中催乳素并不很高,此时需要把血液稀释后再查,才能查到真实的催乳素水平。
催乳素病理性升高导致的危害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
催乳素作为应激激素,对女性有一些好处,它可以缓冲焦虑,缓解压力,而病理性升高就会带来多种危害。
在青春期前发病可发生生长发育停滞、骨峰值低等问题。
在青春期发病可发生发育延迟、原发闭经、月经失调等问题。
在育龄期发病可发生月经失调、闭经、不孕、流产、性功能异常、骨量丢失加快、多毛、痤疮和泌乳异常等问题。
在更年期发病可出现提前闭经。
在绝经后发现可出现性欲低下。
如果发生了垂体腺瘤,可伴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其他脑神经压迫症状。
有4类情况可引起催乳素升高
(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是一个应激激素,很多生理因素会影响催乳素水平,催乳素水平在不同的生理时期有所改变,甚至是每天每小时都会有所变化,如体力运动、进食、精神创伤、睡眠、性交以及各种生理现象如妊娠、哺乳、产褥期等,均可导致催乳素水平暂时性升高。
(2)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许多药物可引起催乳素升高,常见如下:
1)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如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甲氧氯普胺(即胃复安、灭吐灵)等。
2)儿茶酚胺耗竭剂: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抗高血压的药物。
3)性激素:雌激素及避孕药等。
4)麻醉药:如吗啡、美沙酮等。
5)抗胃酸药:如甲氰米胍(即西咪替丁)、美克洛嗪等。
(3)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1)颅内肿瘤:如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类肉瘤样病等。
2)垂体肿瘤:垂体肿瘤中45%见于分泌催乳素的肿瘤,患催乳素肿瘤时血催乳素水平非常高,催乳素水平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催乳素肿瘤体积越大,分泌的催乳素就越多。
3)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4)慢性肾衰竭:由于此时催乳素排泄受到影响,从而催乳素水平升高。
5)肝硬化或肝性脑病:因为雌激素、催乳素等激素要在肝脏中灭活,而肝病时,灭活作用减弱,所以催乳素升高。
6)妇产科手术如人工流产、引产、子宫切除术、卵巢切除术等。
7)其他影响下丘脑或垂体柄的问题:头颅外伤引起垂体柄切断、颅内手术、动静脉畸形、结核、带状疱疹、梅毒、空泡蝶鞍综合征、帕金森病和精神创伤等。
(4)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如果什么原因都没找到,那就考虑为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有关研究显示,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有一部分也存在非常小的微腺瘤,但是目前通过影像学还查不到这么小的微腺瘤。
有3种方法可以治疗垂体催乳素腺瘤
如果垂体肿瘤体积小于1cm,称为垂体催乳素微腺瘤;瘤体大于1cm,则称为垂体催乳素大腺瘤。垂体催乳素微腺瘤发展至大腺瘤的概率仅为5%~10%。所以医生治疗垂体催乳素微腺瘤导致的高催乳素血症,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临床症状,而并非控制微腺瘤向大腺瘤的发展。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临床上无明显肿瘤压迫症状,如视野缩小、头晕、头痛等症状,则首选药物治疗,多使用溴隐亭。溴隐亭可能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和胃肠道反应。服药时需要餐中服,先服半片,3~4天适应后再加半片,一直加到所需用的剂量。之后需要定期复查催乳素,根据催乳素值来调整药物剂量。微腺瘤的患者通常在催乳素正常后,原剂量维持3~6个月,可开始逐渐减量,催乳素若仍在正常范围,维持2年之后,可以试停药观察。大腺瘤的患者在小剂量维持催乳素水平正常2年,同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检查肿瘤明显缩小或呈空泡蝶鞍,可考虑减量。但患者的个体和病情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减量和停药的方案。药物对垂体催乳素微腺瘤、大腺瘤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停药后可能会复发,如果复发再次使用溴隐亭,效果仍然很好。患垂体催乳素大腺瘤的女性多数都需要长期服用溴隐亭治疗。
(2)手术治疗:适用于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欠佳者;药物治疗反应大不能耐受者;巨大的垂体催乳素瘤伴有视力视野障碍,有明显的颅内占位性病变者;侵袭性的垂体催乳素微腺瘤伴有脑积液鼻漏者,或者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的女性。
(3)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大的侵袭性肿瘤,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患者,有手术禁忌或者拒绝手术的患者,以及部分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但是放射治疗有两个最大的缺点:①疗程长,起效慢;②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它可以使93%的女性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往往把它作为最后的治疗方案。
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注意事项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或者垂体催乳素微腺瘤在催乳素降至正常,恢复规律月经后妊娠,由于黄体功能维持的需要,建议在孕8~12周后再停用溴隐亭;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大腺瘤女性,建议待溴隐亭维持低剂量,催乳素恢复至正常,头颅核磁提示腺瘤明显缩小后方可允许妊娠,妊娠期间,推荐全程用药。孕期不必监测催乳素,因为催乳素在孕期本身就会升高10倍左右(为哺乳做准备)。很多人担心所有的催乳素肿瘤在妊娠后都会增大,而实际上,在整个孕期,垂体催乳素微腺瘤增长概率仅为2%~3%,垂体催乳素大腺瘤增长概率则是20%~30%。另外,尚无证据提示哺乳会刺激肿瘤生长,所以分娩后可以哺乳。
高催乳素血症,尤其分泌催乳素的垂体肿瘤,是令女性容易恐慌的一种疾病。希望通过以上讲解,您不会再因为偶尔一次催乳素升高,而惴惴不安;也不会因为得了催乳素肿瘤,而栗栗危惧了。
——李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