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贾钰华 三甲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发现息肉,要不要切除?

7862人已读

如今在大家的体检报告上,息肉这个名字越来越常见,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尤其是糖尿病人,由于多合并有高脂血症、肥胖及肠胃疾病,息肉的发生可能性相对更高,治疗难度也更大。

有人说,体检发现息肉不是什么大事;也有人说,息肉就是癌症的“前身”,一发现就得马上切除。息肉究竟是什么?发现息肉应该如何处理呢?

一、息肉是指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它的形状各异,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桑葚,在人体有黏膜的部位都能生长。根据其生长位置不同,可分为鼻息肉、肠息肉、胃息肉、声带息肉等等。

从类型上来说,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如果某一部位只有一个息肉存在,那就称为“单发性息肉”;若是在同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那就是“多发性息肉”。

息肉的致病原因现在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所知慢性刺激及遗传因素都会导致息肉的发生。如糖尿病人多合并有肠胃疾病,经常性的便秘会刺激肠壁诱发肠息肉,据统计,2型女性糖友比非糖友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要高80%;因长期高血糖刺激,胆囊神经与血管易发生病变,2型糖尿病胆囊息肉发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

此外,饮食、免疫力低下、肥胖、炎症、动脉硬化等因素也会增加息肉的发生风险,而这些又多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及常见并发疾病,所以糖尿病更需提高警惕。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但其中一部分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可能会转化为癌症,如80%~96%的大肠癌,就是由大肠息肉转化而来,所以息肉与癌的确算是“近亲”关系。

二、下面这5种息肉,癌变可能性非常高:

1.短期内迅速长大的息肉

一般而言,息肉生长较为缓慢,但如果发现息肉在一年之内比原先长大了0.3cm以上,那就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2.直径超过2cm的息肉

单发性息肉直径在1cm以内的,癌变可能性为1%左右;单发性息肉直径在1~2cm之间的,癌变可能性为10%;单发性息肉直径大于2cm,癌变可能性将猛增到46%。

3.多发性息肉

如上所说,单个直径在1cm以内的息肉癌变率为1%,但当息肉数量增加,癌变率也会增加。

4.腺瘤性息肉

经统计发现,组织学属于腺瘤性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高;而属于炎症性的息肉,癌变风险相对较小。

5.有遗传倾向的息肉

如患有家族性结肠息肉,或是直系亲属中发生过息肉癌变的情况,那患者息肉癌变的风险相对也比较高。

三、息肉的处理方式与其位置、大小、形态都有关系。

1.胃息肉

发现就切除:胃息肉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出现的症状多为上腹隐痛、消化不良,偶尔可能有恶心、呕吐等表现,因糖友常合并有肠胃疾病,所以一般不易察觉。

发现胃息肉最有效的的方式就是胃肠镜检查。一般在检查时如果发现体内存在直径1cm以下的息肉,可直接进行摘除,或是暂不治疗、每年复查;若直径在1cm~2cm之间,则会先送病理科检验;对于直径超过2cm的胃息肉,无论类型、数量,都必须尽快切除,若胃镜切除困难,则可考虑腹腔镜、微波、激光等疗法。

建议:长期喜食辛辣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抽烟、嗜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会增加胃息肉的发生风险。建议50岁以上糖友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及大便潜血检查。

2.肠息肉

越早切除越好。肠息肉的发病率及恶化率都相对较高,高脂饮食、肥胖、少动、抽烟等因素都可能诱使其发生。

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人可能有腹痛、便血、粘液便、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表现。

肠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非常高,95%以上的结肠癌就来自于结肠腺瘤恶变。所以发现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

直径2cm以下的肠息肉,可在肠镜检查时直接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直径超过2cm的肠息肉,则需先化验检查,再确定切除方案。

建议:健康人群应从50岁开始做肠镜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可每5年做一次;45岁以上、经常拉肚子的糖友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3.胆囊息肉

可能需要切除胆囊。经常不吃早餐、爱好饮酒、喜食高脂食物、焦虑、压力大的糖友往往更容易中招。

通常发现直径1cm以下的良性胆囊息肉,不会要求立即切除,每3~6个月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发生以下这些情况,则可能需要通过腹腔镜实施胆囊切除手术:

年龄超过50岁且合并有胆囊结石;

单发性息肉直径超过1cm;

息肉直径小于1cm但短期增长迅速;

合并有急慢性胆囊炎等。

建议:40岁以上患者每年至少应做一次腹部B超,以确认胆囊健康状况。

4.鼻息肉

视情况切除。相比胃息肉、肠息肉,鼻息肉的癌变风险要小很多,但因其一般生长在鼻窦处,易引发鼻塞、打鼾、流鼻涕、头晕、耳鸣等症状,因此也会给人带来不小的困扰。

对于体积较小的鼻息肉,一般在初期时会采取喷剂或口服药物治疗,若2~3个月后疗效仍不明显,才会采取手术切除。

而对于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导致症状明显的鼻息肉,可在鼻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5.声带息肉

多休息可能就会消失。相对于其它息肉,声带息肉会直接导致声音改变、嘶哑,因此较易被发现。

引发声带息肉的因素有很多,如不良的发声习惯、上呼吸道炎症、过度劳累、熬夜等等,通常患者只要好好休息、保护好嗓子,声带息肉在2~3个月内就会自行消失。如果长时间后情况仍未有所好转,那糖友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6.宫颈息肉

视大小切除。通过妇科B超、内诊、宫颈癌等检查可以发现宫颈息肉,通常在已婚女性中比较多见。

宫颈息肉的恶变可能性比较低,一般不到1%,女性糖友如果发现宫颈息肉且体积较小,建议先采取药物消炎法治疗;如果息肉体积超过黄豆大小,则可通过微创手术切除,并将组织进行化验确认性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治疗。

息肉的复发性非常高,所以即便通过手术切除了息肉,每1~2年也要进行定期复查,不可掉以轻心!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贾钰华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