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
1.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也可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调控出现紊乱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
2. 膀胱和尿道有什么功能?
简单地说,就是安全的储尿和有效的排尿。在儿童,复杂的膀胱尿道调控机制是一个不断发育完善的过程,并且依赖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膀胱逼尿肌、尿道内外括约肌和盆底肌肉协调的统一体。
3. 神经源性膀胱都有什么临床表现?
根据神经病变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神经损害导致储尿或排尿障碍,可引起膀胱出口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反复泌尿系感染以及尿失禁,最严重的是上尿路损害和肾功能衰竭。患儿还常伴有肛门肠道功能障碍以及下肢功能障碍的表现。
4. 孩子得了神经源性膀胱会有什么危害?
神经源性膀胱的危害性主要有:①影响患儿的生命。由于慢性尿潴留、感染,可致严重的肾功能不全。②患儿失去控尿能力,影响参与正常社会活动。③男性患儿成年后常合并性功能障碍,阴茎不能勃起和射精。
5.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神经源性膀胱?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常见的原因是:
①神经管先天发育缺陷如脊膜膨出或脊髓脊膜膨出,是引起儿童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原因。
②骶椎发育不良和脊髓栓系综合征
③脊髓肿瘤
④椎体骨髓炎
⑤外伤或医源性损伤
⑥感染:横断性脊髓炎多为病毒感染,可发生暂时性神经源性膀胱。
⑦隐性神经源性膀胱也称非神经源性神经源性膀胱:具有下尿路功能异常的症状,但尚无神经受损的证据,也可能是目前检查无法发现神经损伤证据。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